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战争文本美文学毕业论文(2)
2013-06-29 01:28
导读:《林中之湖》共有31章,由三个文本世界构成。第一个是叙述文本世界,共23章,其中7章的标题同为“证据”,但内容迥异;其它几章标题各不相同。这部
《林中之湖》共有31章,由三个文本世界构成。第一个是叙述文本世界,共23章,其中7章的标题同为“证据”,但内容迥异;其它几章标题各不相同。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男女主人公在林中湖边的短暂生活、男主人公约翰·韦德的越战回忆及其对战后婚姻生活的负面影响、家庭生活、妻子凯西从对韦德绝望到自己失踪、韦德及当地警方共同寻妻、他本人失踪等。小说以他俩的先后失踪结尾。“证据”的章节由各种文体构成:访谈片断、回忆录、书 信、书和其它文学书中的摘录、士兵的证词,覆盖的话题有关于韦德的性格描述、越战场面刻画、美军对越南平民的施暴经过、越南人民的死亡情况、韦德的心理创伤和负疚感以及对妻子的负面影响等,牵涉的人员有韦德本人、妻子、妻子的母亲和姐姐、韦德的战友、当地警方、以及《创伤和恢复》的作者朱迪斯·赫尔曼、小说《拍卖第49批》的作者托马斯·品钦和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等真实的文学和历史人物。小说的第二个文本世界是叙和论联合的世界。它又由8个标题都是“假设”、但内容不同的章节构成,向读者分析韦德和妻子下落的种种可能性。第三个世界是由133条“注释”构成的一个“附加”世界。这之中既有对前两个世界内容的补充说明,又有对它们的直接评论。这三个世界里的三个“声调”交相辉映,形成一个非线形的、跳跃的、交叉不断的时空景观,构成小说的全部。小说以“假设”一章结束,最终没有告诉读者两位主人公的下落。
“注释”部分虽然大多以“附属”形象出现,但有7个注释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们都是作者直接“闯入”文本的声音,而且左右着小说的意义指向。它们既确定又模糊其他部分的文字意义。这7条注释中有3条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基本上构建了小说主题思想。
中国大学排名
当小说进展到十分之一,告诉读者凯西离奇失踪后,奥布莱恩突然从“注释”21中“浮现”并说话。“是的,我也是一个理论家。传记作家、历史学家、中介——你想叫我啥都行——即使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努力,留给我的仍只不过是推断和可能性。约翰·韦德是个魔术师;他不会泄露许多诡计。而且,有某些谜贯穿生命本身、人的动机和欲望。在这个[小说]叙述里,即使有很多东西——行为、言辞、思想表面看起来是事实——但最终肯定会被认为是一个对事件的辛苦而富有想象力的重构。当然,我试图忠实于证据。但是,证据不是真理。它只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如何,凯西·韦德永远地消失了。如果你需要答案,你必须越过这些书页向外看。或者,读一本不同的书”(O’Brien,In the Lake of the Woods 30)。这个注释向读者传递四条信息:第一,作者在与文本和读者对话,读者必须倾听作者的声音。第二,文本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只是推测和可能性。第三,韦德本人像作者,善于“虚构”事情,这为读者了解凯西和他本人先后失踪(的事实)的原因或可能性埋下伏笔。第四,作者再次强调,文本之内无答案,答案在书外:一切只有可能,没有真理。读者的阅读期待立刻被作者所指引:一方面知晓小说的“所指”意义就是小说写作的过程;另一方面明白小说的引用文字和提出的问题等皆为“能指”符号,没有也无法找到真正的意义或答案的所指。
小说的第二个注释例子在结构和主题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功效。小说到一半,韦德告诉凯西的姐姐凯西失踪的消息,并穿插关于美军在越南多个村庄制造暴行时,作者通过“注释”66再次走进文本,对昔日越南的一个村庄发表评论,也同时把读者从文本世界领入现实世界。这条注释的重要性在于,作者向读者表明他创作该小说时力图忠实历史的一个细节;同时表达自己对越战的鲜明态度:美军的残暴令人愤慨至极,越南人民的善良令我们外国人深感汗颜!这是男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心声,也是小说的主旨之一。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韦德本人的谜失下落。因此,作者的内心独白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而且将之深化到更高更广的层面。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在遍寻凯西未果且韦德也不见踪迹,二人的下落成谜时,小说在最后一章“假设”里用或叙或评的方式对他们的下落提出种种假设,令韦德与凯西的失踪变得不可信了。小说进行到此似乎可以止住,但是最后一个——第133个注释把读者和文本引向一个普遍意义上不可知性的空间:“我的心告诉我就此停住,给出某种平静的祝福并宣告结束。但是真理不让这么做。因为没有结束,幸福的或其它什么的。没有事情是固定的,一切没有解决。……模棱两可可能是令人不满意的,甚至令人生气,但这是个爱情故事。……我们的下落是不确定的。所有的秘密通向黑暗,而黑暗的那边只有也许”(O’Brien,In the Lake of the Woods301)。换言之,一切都是开放、不断延展和不确定性的:包括两位主人公的归宿、文本的意义、文本写作过程,乃至我们自身。这是典型的后主义美学特征。
时空倒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又一个美学追求。后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将过去、现在和将来拼贴在一起,构建一个混乱的艺术世界,但它形象地表达了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里人物心理现实的真实存在。由于越战战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美国士兵没有明确的目标,加之相当多的士兵对战争的性质不甚了解,有些对战争心存恐惧,甚至想到如何逃离战场,因此他们没有自制权和制他权,他们的思想世界无法呈现清晰的图景。这样,外面的物质世界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契合,时空倒错的写作手法便成为二者之间的最佳桥梁。奥布莱恩就是该桥梁的建造者,小说《追寻卡西亚托》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
《追寻卡西亚托》为读者编制了一张相当复杂的时空经纬网,把读者领入一个由时空为原料的纷繁闪动的拼贴世界。小说的故事背景位于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广义省朱莱的一个海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小说内容讲述了一名美国士兵保罗·柏林在瞭望哨塔上从深夜到黎明单独值勤六个小时的回忆和幻想。在时间维度上,保罗的回忆与幻想的思维触角从他的此在伸向他的童年和未来的六个月;在空间向度上,他跨越几千里,从越南到美国,又从越南到老挝、缅甸、伊朗、希腊、德国等一直西行到法国。但这些触角的延展和跨越并非在线性层面完成,而是制作于时空经纬的频繁交错之中。
小说共分46章,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世界构成。“过去”是保罗的回忆世界:包括近6个月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战争经历,如对越南人民实施集体屠杀、自己战友的阵亡;自己的恐惧和负疚心理、卡西亚托要离开战场步行到正在举行和谈会议的巴黎;给家人写信、自己参军前的学生生活、交女友和打棒球、国内的反战浪潮等。“将来”是保罗的幻想世界:想象卡西亚托出境越南西行,保罗与其他几个战友一道踏上追寻卡西亚托的征程,历时6个月,行程达8600英里。在通往巴黎途中,他们不断地得到卡西亚托的关照;保罗遇到越南姑娘并跟她一见钟情、在地洞里碰到一名活着的敌人并与之讨论战争内容;在伊朗保罗目睹一名开小差的年青人被斩首;几次被他人怀疑是逃兵而遭遇危险;保罗与越南姑娘在巴黎的豪华宾馆会议厅举行巴黎和谈;他们到卡西亚托的住所准备捉他归案,但保罗觉得住所里没有,自己浑身哆嗦,尿湿了裤子,竟然又回到越南和老挝边境。“现实”就是保罗身处的嘹望哨塔:深夜时分,四周静谧。保罗时而茫然地望着哨塔旁围有铁丝网的海滩,陷于遐思;时而自己余下的服役天数。现实的哨塔成了小说的支点,平衡过去与将来的两极。
然而,这三个“视点”并非历时地共处一个平面,而是共时地杂呈,形成立体拼贴画。小说有10章以“嘹望哨塔”命名,不规则地分布在第2、5、8、12、19、28、30、32、42和45章,另有3章冠以“想象的飞翔”,点缀在第27、36和40章。带有“巴黎”标题的想象章节有16个,分别为第3、6、7、10、13、15、17、18、21、23、26、29、33、38、43和44章。其余15章是“战争及其他回忆”,还有一头一尾,同为“追寻卡西亚托”的两章:首尾呼应,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重世界连在一起。如果把“过去片段”拼连起来,它向我们展示了越战时期美国社会的一角以及越战残酷的本性;假如将“未来断章”续成一体,读者清晰地看到一条完整的追寻卡西亚托的脉络;设若合拢“现实短片”,读者又能准确地把握主人公前后左右跳荡的思绪:现实蕴涵着恐惧,恐惧在追忆过去和想象未来中复显;现实的恐惧萌生逃离战场之意,这在想象世界里变成现实;战争的负疚感(回忆)幻化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憧憬(想象)。小说就是这样将时空打乱,为读者制造了一个亦真亦幻、混乱与逻辑界限模糊的真实的艺术世界。它是主人公保罗当时内心世界的真切表征,而保罗既是众多美国士兵中的一个符号,又是一个真实的代表。同时,他更是作者奥布莱恩的代言人,因为在作者看来发生在保罗·柏林身上的现实和可能都是越战本质的一部分。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著名批评家布里莱恩·迈克黑尔说,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旨是本体论的,即什么是文本存在的模式?文本投射的世界(或多个世界)存在模式是什么?世界是什么?(McHale 9-10)奥布莱恩用小说回答了越南战争是什么以及文本反映的越战是什么等后现代主义小说共同关注的问题。他首先洞悉越战这个战争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本质特性,然后用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准确地外化越战的本质,以及越战期间一些美国士兵的内心世界,做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完美契合。但是,透过这些技巧特征,读者仍然能够洞悉这些文本的共性主题:对美国士兵而言越战一场混乱、非正义、不道德的战争,它给越南人民、美国士兵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奥布莱恩的越战文本书写成为越战历史书写的一部分,是读者了解越战历史必不可少的文学资料,而他杰出的小说艺术令他跻身于美国最优秀的后现代主义作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