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鲁迅《野草》的艺术精神_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4)

2013-05-09 01:32
导读:9.《雪》鲁迅的精神的明亮一面: 鲁迅这样来描写江南的雪: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


9.《雪》鲁迅的精神的明亮一面:

    鲁迅这样来描写江南的雪:“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北方的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发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的雪是与《野草》中阴暗的死亡意识不同,这直接与后来的《朝花夕拾》中的恬静的回忆是相通的。《野草》中的光明与黑暗,僵尸与温润宁静的对立,可以从对礼教对人的残害去理解。南方的雪是隐含的一种情感,是内心的一片净土,而北方的雪是象征作者一种不屈的人格,就如枣树一样。鲁迅的《野草》存在大量的黑暗意识,鲁迅是最深体验到黑暗的强度的,在鲁迅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深渊,这个深渊可以说是鲁迅的一种命运,作为近现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中的国民性问题也植根于这个深渊之上,但也可以看到,与黑暗的深渊相对的一种纯粹的宁静的光明也存在于鲁迅的文本中,黑暗的强度和光明的强度对等出现,《野草》中可以见到《雪》这样明亮唯美的作品,有《腊叶》这样的描写在深秋繁霜夜降后采摘下来的斑饬的枫叶,写记忆融入枫叶,写得如此温馨和美。

    鲁迅风格的标志,时而很峻急的鲁迅在这些散文诗中出现了完全从容平静醇美丰厚的艺术至境,在其中感受到鲁迅的一种人格的力量,走人生的长途中的一种豁达坦荡的人生境界,

    这里鲁迅已经完全超越了中国文人的审美,一种哲人的胸襟,一种平和的心地,一种古典的个体心性的表达。在这里可以看到鲁迅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写实精神的继承,在美的意象中可以见到鲁迅的盛唐中唐晚唐的艺术精神的完美转化,杜牧李贺等诗人的美学,鲁迅接受过来,与《秋夜》的诗境相比,更加自由,一种唐诗的境界,生命的健康的一面显现出来,在这里,鲁迅的人格又超越了唐诗人,个体人格对这些又有一个提升,鲁迅自己是偏向对唐与唐以前的文学精神的接受的,宋的文人的胸襟要狭小得多,即使是豪放派也是偏安的豪放。

    《雪》这样的一些象征符号,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冷绿的杂草,滋润美艳之至。鲁迅对小乘佛教的偏爱,这使鲁迅在唯美主义的接受方面偏离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庄禅意趣,鲁迅对意象的描绘比较趋实。鲁迅有盛唐气象,也有中晚唐,魏晋审美气质的流露。鲁迅的艺术达到的纯粹性是他的人格精神的结晶,即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完整延续,也是西方艺术精神的显现,是综合超越的产物。

    10.《好的故事

    鲁迅这样写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蒙胧中,看见了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的山阴道,……”

    《世说新语》记载,“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与《雪》一样,鲁迅的这种明朗的感觉是与《秋夜》的封闭的意象,幽深冷峻的色调是不同的,在写景中流露出鲁迅内心真正感到温馨的人和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如果说《秋夜》明显地存在反礼教的情绪,那么《好的故事》就反映鲁迅任自然,越名教的道家崇尚自然的特点。鲁迅内心真正没有破碎的东西还是人与自然的合一,由于纲常名教来自天道,但属于天道外化的产物,鲁迅对纲常名教的批判是为了重建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在建立西方式视野时,也保持了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完整性,这样道家崇尚自然也就是他最容易接受的。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写得如此出神入化,没有对魏晋玄学的深刻体悟,是不可能写出那样的文章的。

    11.《野草》的《题辞》,鲁迅写于广州,国民党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和广州的“四一五”大屠杀后不久,鲁迅的进化论思想被轰毁,尽管他没有放弃进化论,但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沉默与充实,开口和空虚,这种无量的悲苦,这种救国救民的忧患意识伴随了鲁迅一生。所有黑暗、虚无、恐惧、痛苦都是启蒙的心态的表现,离开了这一点来读《野草》,会偏离鲁迅的初衷。沉默也是因为民众,开口也是为了民众。鲁迅一生都在孤独中渡过,尽管他也加入了一些团体,但他的精神的深度,是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现在看来还是最彻底的,为什么?这值得每一位有志于中国文化精神建设者深思。鲁迅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1卷,130页。)肩住黑暗的闸门即《野草》的精神,鲁迅的绝望从来没有真正战胜希望,希望尽管很遥远,但是从不放弃,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正如《过客》中前面呼唤他的声音,那就是希望的声音。

    12.这里分析鲁迅的几个最主要的道德操守,作为理解《野草》的注脚。

    “一个也不宽恕”,鲁迅这样一个道德立场是大大冒犯了基督徒,耶酥绝对不是无原则的宽恕,德里达在晚年在世界范围讲宽恕的无条件性,在莱维纳斯的塔木德讲解中,分析犹太教的宽恕,宽恕这样一种德性,完全无我者可以达到无条件的宽恕,尼采理解的十字架上的耶酥就是无条件的宽恕,这样无条件如果不能转化为有条件的超越,那么,他就不爱这个世界,爱世界者就会有条件宽恕,尼采的道德的谱系就是在谱系中谈宽恕,在好的谱系中的道德的完美状态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宽恕中的游戏规则就是内在律令,就是自知其无知的虔敬,就是理性的法度。鲁迅的一个也不宽恕也就是与尼采的态度相似,好的德性中谈虔敬,谈节制,对坏的道德不谈宽恕,否者,就不爱这个世界,不爱人,与真正的基督教原则不悖。

上一篇: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_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