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2)

2013-06-25 01:07
导读:70 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则有着明显的不同。棉棉说 : “我天生敏感 , 但不智慧 ; 我天生反叛 , 但不坚强。我想这是我的问题。我用身体检阅男人 , 用皮肤 ,

  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则有着明显的不同。棉棉说:“我天生敏感,但不智慧;我天生反叛,但不坚强。我想这是我的问题。我用身体检阅男人,用皮肤,我曾经对自己说什么叫飞?就是飞到最高的时候继续飞,试过了才知道这些统统不能令我得以解放。”⒀首先,她们的灵与肉是分离的。在卫慧的《上海宝贝》中,天天显然代表灵的一面,但面对马可肉的一面,倪可还是迷失了,对欲的强调源于物欲宣泄扩张的本能,男性不再作为他者,而是视觉的主角。有人指出:90年代的女性写作已被男性窥视者的视野所覆盖,女性写作的繁荣,并没有颠覆男性主流,却是男性主流文化的一大实现。轻易得来的‘第三次解放’,却原来是男性所提供给女性的一个场所,一个使男性实现自己窥视欲望的空间,一道色彩斑斓的景观。”⒁这种扩张与任性的姿态,对挥金如土流连于酒吧舞厅的社会寄生者的崇拜,以堕落姿态沉迷于性高潮、无爱之性的角逐,都会重新倒退到世俗社会从而满足男权社会的需要。虽然她们的身体与皮肤也代表了一种扩张型的反叛,但比起60年代出生的作家,则多了一分危险。

  扩张和自省这两种不同的趋向,分别体现在两代女性作家的文本中,产生了不同的美感效应。

  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与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审美趋向的不同源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现代主义源于西方社会,尽管采用的技巧极为怪异,但它对于心灵的关注有一定的意义与追求,无论它的描写怎样冷静与奇异,都给人以美的感受。从喧闹的人群走向孤独小屋的女性,对过去一些令人伤感的回忆,对自己身体美丽的展露,对闭塞生活的自我体验,都可以挖掘出一定的形而上生存意义和飞蛾扑火般诗意的美丽。然而,过于骄傲的生命与远离人群的寂寞带来的疲惫感与麻木感,又使人感受到黯然的前景与无望的毁灭。

  后现代主义源于后工业文明, 70年代出生的作家受其影响,靠情绪的宣泄组成的游戏与梦幻般的呓语,它是反神圣与众声喧哗的。物质的极大丰富却造成了追求的迷茫,自我生命的无力感混合着压抑与极度膨胀的欲望,最终消失了内省的可能。美发生于一种特殊的精神的内在需要,是人和外界发生的富有情感性的精神价值关系和主客互动过程,一旦这种精神价值追求崩溃,就谈不上美了。在70年代出生女性作家的创作中,充满着疯狂、尖叫、欲望以及丑陋的两性关系,它们既对立又妥协,既彼此纠缠又互相消解,这种于扩张中进行的审美追求很可能失去了的意义。她们是迷茫的一代,如同美国二战后愤怒的青年,受米勒、杜拉斯、普鲁斯特的影响,对现实既憎恶又纠缠,既想挣脱又极为迷茫,只能靠扩张和发泄来暂缓心中的苦闷。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在以扩张作为审美趋向的追求中充满着矛盾、悖论与危险。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60年代出生女性作家从边缘的边缘向中心进攻,带有飞蛾扑火般的壮烈与强烈的悲剧色彩,伤感意识一直笼罩于她们的文本。她们的追求与追求的幻灭,她们自怜自惜水仙花般的自恋情结,她们记忆中的伤痕,都使文本体现出悲剧性。死亡、寂寞、孤独、无处可遁的压抑都是面对男权意识形态神话和父权中心主义挣扎与毁灭所带来的悲剧性的代言物。

  卫慧、棉棉们则处于迷茫之中。为了出走而出走,为了感觉而感觉,这些都减弱了突围的悲剧性,增添了一种突围的表演性。“八十年代的文化突围带有强烈的悲剧性,那时候强调文化抉择,确信二元对立,九十年代的突围身陷暧昧不清的文化多元情境,有点像与风车作战的唐吉诃德们的突围,不仅仅是突围,而是带有表演性的抉择,把悲剧表演成喜剧、诙谐剧,由悲剧产生的深层意义转为一种虚无和戏弄,是一种意义消失后的无奈感。”⒂如果说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有浓郁的悲剧意识,那么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奉行的是快乐原则,她们从未有过金钱上的困扰,作品中的男女生来就是享受者,她们出入于高级宾馆、咖啡店,有着神秘的海外关系,崇尚金钱,即使偶尔产生的痛感,也消融在毫无价值的快乐原则中了。如果内省带来的是沉重的悲剧性,扩张却消解了本来女性写作该有的悲剧性,甚至带上点喜剧色彩。

内省和扩张还在各自不同的领域绽放美的花朵。内省使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的作品主人公带有冷艳与高贵的气质,为审美领域增添了一种女性美的代码。如海男《坦言》中的征丽,无论外貌还是内心都是神秘与美傲的。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扩张式写作中的女性美则展现了世俗化的魅力!

  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还有很多,也有各自的特点,但从以上代表作家的分析中足以看出二者内省与扩张的不同姿态。她们对比补充,互映互衬,共同形成了刺激男权主流文化的异质动因,成为当代文坛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

注释:

①陈染:《私人生活》,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2页。

②福柯:《尼采·系谱学·》,转引自汪民安等主编《福柯的面孔》,北京文化出版社,418页。

③卫慧:《水中的处女》,花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4页。

④林白:《青苔》,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128页。

⑤⑩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94,196页。

⑥陈染:《一封信》,《断片残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7页。

⑦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103页。

⑧⒀棉棉:《啦啦啦》,群言出版社1997年版,39,1页。

⑨卫慧:《像卫慧那样疯狂》,珠海出版社1999年版,3页。

⑾陈染:《站在无人的风口》,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6页。

⑿徐坤:《双调夜行船》,山西出版社1993年版,32页。

⒁《九十年代的女性———个人写作(笔谈),《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⒂陈思和:《水中的处女·序言》,花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上一篇:王元化四反“知识分子改造”——王元化访谈 下一篇:女性作家的抒情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