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重庆时期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3)
2013-07-24 01:05
导读:公正、平等。对批评对象,何其芳知道多少他就说知道多少,作品怎么读的就说怎么读的,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不避讳。譬如,他说对剧本《清明前
公正、平等。对批评对象,何其芳知道多少他就说知道多少,作品怎么读的就说怎么读的,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不避讳。譬如,他说对剧本《清明前后》他只看过一次演出,剧本只是草草地读过一遍油印本。这就很诚实,如果放在现在,没有看过剧本的人他可能还要以专家自居呢。就是到了1956年,《关于现实主义》再版,何其芳在序言中说起原来的一些文艺批评时,他还说,“我当时的提法和说明却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那就是对于文学艺术的特点重视不够,强调不够。”鲫这是何等诚恳和真切。在批评的态度上,何其芳从不以一个文艺领导自居,就是对待读者和求教的文学青年,他也是用公正、平等的态度谈问题,不象现在的批评家,动不动就一副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真理在握的架子。在与吕荧的通信中,回信晚了,何其芳都要解释一下原因。给文学青年谈问题,语气就象朋友一样。这些看起来是文学批评中的细节问题,但这些细节,是可以看出文学批评家的人品,可以看出文学批评的风气。甚至可以看出社会风气的优与劣来的。
回想在重庆时期的何其芳,我真是感慨万千。我们说过去的何其芳,是希望今天的文学批评界能够再次拥有他的那种文艺批评精神。批评精神是文艺批评的灵魂,如果没有了灵魂,我们能够指望有优秀的文艺批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