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走不出传统的樊篱——论施蛰存女性小说(2)

2013-08-06 01:15
导读:这些善女人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她们不满现状,但在一个环境里生活久了,安于目前现状早已成了生活的习惯,没有勇气与现实抗争了。
这些善女人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她们不满现状,但在一个环境里生活久了,安于目前现状早已成了生活的习惯,没有勇气与现实抗争了。周夫人只是希望每天与那个和丈夫极其相像的小男孩相见来维持目前的生活现状,婵阿姨短暂的白日梦之后返乡回归生活原状,卓佩珊夫人维持着生活的现状,以每天做梦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她们承受不了世俗的流言蜚语和族人的虎视眈眈,她们不会放弃金钱,也不会改变优越的生活,更不会逃离貌似谐和的家,而只能牺牲一己之幸福来满足目前的稳定,任自己的情欲在传统的樊篱内激烈的冲撞,始终禁锢其内,在世俗社会中维持传统礼法塑造的善女人形象。施蛰存认为人是有欲望的,但欲望是有理性的制约的。
  《阿秀》中,阿秀却异于以上形象。阿秀被嗜赌的父亲卖给地产商薛建华做七姨太,在那个有着复杂关系的大家族里,她的人格极度被轻视,性爱无法满足,非常怀念自己的初恋,从薛家逃离之后,怕自己不被初恋接纳而嫁给了车夫阿炳,阿炳吃喝嫖赌败光了阿秀逃离时带出的所有细软,最后生活无以为继,阿秀变成了娼妓。阿秀想得到平凡人的有完整爱的生活状态,因此不满现状,敢于反抗,但却未能如己所愿,或许女性对于现状不满的方式就是在白日梦里找到精神的抚慰,在社会没有为女性提供正确出路的环境下,一切反抗将最终走向无以轮回的深渊。显然施蛰存更偏爱传统的女性。


  施蛰存将视角聚焦在那些不正常家庭环境下的女性,难道仅仅只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选取一些有生活创伤的人,将她们内心被压抑的伤疤揭开,猎取一点奇趣,以满足当时市民审美层次的需要而增加卖点吗?绝非仅如此。在传统习俗的规定下,性的苦闷也是女性的一大苦难。施蛰存是受过五四新文化思想洗礼的一代,积极地接受个性解放、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人的正常欲望的要求,特别是在性爱一直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之下,力比多畸形的积聚带来性的压抑和苦闷,在礼教道德的拘禁下,刹那间将情欲释放为幻想。施蛰存虽站在男性的立场上审视女性,但并未在男权话语下对女性内心的因现实挤压的畸形轻视、嘲笑、赏玩。而是在平等人的意义上书写女性,是女性的生命欲求得到真实的表达,对女性的不幸现实和悲剧性遭遇怀着深深的同情,虽未激烈的反对给女性带来重压的传统礼教,但将女性变得病态的生活现状和所受的精神折磨给予展现,本身就是对传统加在女性身上的三从四德的枷锁的不满和反抗。这不同于同为新感觉拍的刘呐鸥、穆时英,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把握非常的片面,在他们的作品中女性只是符号,都是“性”、“肉欲”的存在,是淫荡、肤浅、见异思迁的女性,因此他们对女性充满憎恶和蔑视,而很少如施蛰存般去关注女性生的苦闷和性的苦闷。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施蛰存是受传统社会濡染的男性,以男性的视角关注女性,还存在着传统对女性形象的夙求,希望她们具有高尚的德行,保持着自己高洁的操守,遵守传统礼法做个善女人。因此,在施蛰存的女性小说中,女性只是在外因的诱发下暂时的心灵出轨,最终又有了向传统的皈依,回到现实生活中,遵从道德和社会习俗。这与四十年代受其影响的张爱玲不同,张作品中这样的女性充满着大胆的反叛,都是些为了生存自私的女人,将激愤与积怨变本加厉的报复在自己周围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身上。体现出“无辜受苦不一定就自动转化为德行,女性的卑屈的地位未必就得翻案成高贵的象征。”[3]而施蛰存却恰恰相反,她笔下的女性尽管不幸却生存的很平淡、自足,为了生存改变自己来顺应周围的环境。

  施蛰存在同情传统礼法下女性的不幸命运时,为什么最终让她们回到常态,安于现状呢?这种矛盾的心态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施蛰存是一个受传统文化浸淫的知识分子,六岁开蒙进私塾,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文是家学,我父亲教我从《古文观止》读到《昭明文选》”[4]进中学时,读家庭藏书经史子集,还有“父亲书箱里有几本关于词的书,如《白香词谱》、《草堂诗余》之类,我也统统看过。[5]他一方面享受着都市文明的同时,传统文化也在心底深处积淀,儒家思想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庸思想尤其影响到人的思想行为,为人处事,他要求思想行为的适度与守常,为人处事要谨慎,对情感行为要节制,达到圆滑通融。施蛰存在这种书香氛围的熏染之下,对传统道德有一定的认同,在认识和判断上也不曾走出传统的樊篱,因此,他女性小说中的女性在面对不幸的情爱生活而带来的精神抑郁,内心焦虑和苦闷之时,她们从不夸大个人的痛苦,也不采取过激行为将自己逼上绝路最终走向毁灭,她们懂得节制克欲,深谙在目前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法则,采取不伤害自己也不损害他人的方式将内心情欲默默释放,最终得以保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


  施蛰存的个性气质和个人生活经历也起到一定作用。施蛰存的个性气质则是生性腼腆、沉静内敛,因此他的审美取向也是倾向于心态平和、行为节制的女性。他的母亲很传统,父亲也很温和敦厚,年老的女佣宽厚慈爱,他下有四个妹妹,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这种生活经历和成长氛围使她对女性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格外的关注,并且对女性的心理把握得非常的细腻和独异,家中母性之爱的包围呵护,使他对女性的认识和定义永远都是具有传统美德和熟谙中庸之道的理想女性,虽然自己身陷不幸之中,内心经历着异于常人的苦闷和挣扎,但表面看来都是非常娴静、谨遵妇德的贤良女子。
  总之,施蛰存细心体察女性生命的内在欲求,对女性在现代都市挤压下精神的寂寞和空虚予以深深的同情,虽为男性作家,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性别立场的限制,对女性隐秘心理的发掘以及女性生活现状的展现,指出女性生存的精神困顿,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注释:
  [1]钱理群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p328
  [2]施蛰存. 善女人行品[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版,第11页
  [3]王德威. 现代小说十讲[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 第197页
  [4][5]唐文一、刘屏主编. 往事随想·施蛰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 第34、43页

上一篇:浅谈比较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文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