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非施工因素和施工因素,提出裂缝处理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坡屋面混凝土浇筑的裂缝防治。
[关键词]裂缝 成因 处理 防治
一、裂缝产生的成因分析
1.非施工因素
(1)设计因素。①由于借用地质报告造成差错,地基钻探勘测不准,业余设计者错误设计。②图纸采用梁平法,表达较简单,施工单位若素质较差,则不理解。
如某小区在客厅的楼板上有一条与整个房屋长向的垂直裂缝且贯穿。原以为是温度收缩裂缝,经仔细分析。由于下面是地下车库的一道墙,主体下沉与楼板收紧,产生应力而造成裂缝。
(2)环境因素。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或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发生变化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就产生温度变形。而建筑物中的结构构件在温度变形和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温度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时,就产生温度裂缝。如:自防水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温度裂缝的特征:裂缝的宽度大小不一,但每一条裂缝宽度变化不大,裂缝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会出现表面的、较深的或贯穿性裂缝。其中表层裂缝的方向一般无规律性;较深的或贯穿裂缝走向,往往与主筋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普通钢筋混凝土的裂缝不一定都是质量问题,只要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规定,都属正常情况。但对宽度超过规范规定,或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或有失稳破坏可能,或影响耐久性等方面的裂缝等都应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2.施工因素
(1)材料质量控制不当,现实行商品混凝土,有时由于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烦忙,送到工地时混凝土已到初凝,使用后产生了构件裂缝。我们要控制材料质量和混凝土坍落度、配合比设计及相关性能指标。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施工过程控制不当,浇砼时失误造成坍落度等控制不好或碰着下雨,产生裂缝、麻面、蜂窝“炒米糖”等状态。我们要严格施工过程的控制,遵循施工工艺流程。另外施工养护不良时,混凝土表面干燥过快,而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收缩慢的内部混凝土约束,因此,在构件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力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干缩裂缝。
二、裂缝处理的方法
通常处理裂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表面修补:常用的方法有压实抹平,涂抹环氧粘结剂,喷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树脂粘贴下班丝布,增加整体面层,钢锚栓缝合等。
2.局部修复法:常用的方法有充填法、预应力法,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等。
3.水泥压力灌浆法:适用于缝补宽度≥0.5mm的稳定裂缝。
4.化学灌浆:可灌入缝宽≥0.05mm的裂缝。
5.减少结构内力:常用的方法有卸荷或控制荷载,设置卸荷结构,增设支点或支撑。改简支梁为连续梁等。
6.结构补强:常用的方法有增加钢筋,加厚板,外包钢筋混凝土,外包钢,粘贴钢板,预应力补强体系等。
7.改变结构方案,加强整体刚度。例如:框架裂缝采用增设隔板深梁法处理。
8.其它方法:常用方法有拆除重做,改善结构使用条件,通过试验或分析论证不作处理等。
三、坡屋面混凝土浇筑的裂缝防治
坡屋面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要注意以下六方面:工艺流程、混凝土供料手段、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振捣方法、坡屋面板厚的控制、防渗砂浆找平层施工。
1.工艺流程
清模,浇水湿模,划分2m宽浇筑带→截流网、保护层垫块复位检查→用16t汽车吊垂直运输料斗至上料平台(平台上铺设卸料用垫铁)→用铁锹人工二次转料至工作面(2.0m×1.5m浇筑块)、对称上料(取样测试坍落度)→先梁后坡、由左(右)至右(左)、由下至上→用φ30及φ50振捣棒专人振捣,人工用铁锹及时向上收灰、补灰,连续浇筑手提式平板振捣器二次振捣,木抹子配合初步找平→杠尺刮平,向上平行推进→电动抹子找平,斜面拉线厚度控制尺控制厚度→每步浇筑块接槎处理及混凝土初凝前坡面二次搓毛处理→初凝稳定后抹25mm厚1:2.5防渗砂浆(掺水泥重量3%防水粉)找平层→湿水养护。
2.混凝土供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