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轻瘫”20例(2)
2013-05-21 01:16
导读: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判定:20例均经过纤维胃镜检查和x线钡剂,上腹部B超检查正常者。排除机械性梗阻(器质性),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为有效。自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判定:20例均经过纤维胃镜检查和x线钡剂,上腹部B超检查正常者。排除机械性梗阻(器质性),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为有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者为无效。
3.2结果:20例患者中,有效服药时间最短者十剂,最长者40剂,平均18剂。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胃95%。
4讨论
“胃轻瘫”属中医“痞满”病范畴。病变脏腑在脾胃,以中焦脾胃气机不利,升降失和为基本病机。治法以调理脾胃,理气消痞为本。《医疗 传·痞满》:“故胸中之气,因虚而下陷于心之分野,故心下痞。宜升胃气,以血药兼之。”《证治汇补·痞满》:“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二陈、越菊、苓连之类;久之固中气,参、术、苓、草之类,佐以他药。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郁则兼化。”“补中益气汤”乃李东恒《脾胃论》中名方。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中,为主药,辅以人参、白术、炙草、益气健脾。李东恒“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用甘温补气之品,以治疗气虚身热内伤之火。正如前人所谓“甘温除大热”之意。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胃的容受性舒张得以恢复,胃蠕动功能加强,减轻的体重得以缓慢复元。
纵观此方的最大特点是补气与升提药同用,补中之剂得升散之品,中气自安,益气之药赖轻薄之味,而气益培,故凡脾胃气虚,中气不足,所以引起的诸虚百损之疾,在上者宜补,再下者宜提,在左右四肢肌肤者,宜充填鼓舞。更重要的是在运用过程中,要根据病人情况灵活加减。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若干临床方面的 意见 中华内科杂志 2004.43.(4).316317
[2]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4)社区常见疾病(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