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临床报告(2)
2013-06-22 01:01
导读:随症加减:兼风寒者加荆芥、防风、羌活各10g;兼目赤迎风流泪者加蝉蜕、菊花各10g;挟热者加银花、黄芩各10g,气血淤阻者加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30g;
随症加减:兼风寒者加荆芥、防风、羌活各10g;兼目赤迎风流泪者加蝉蜕、菊花各10g;挟热者加银花、黄芩各10g,气血淤阻者加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30g;气虚久病者加党参30g、大枣15g,兼面颊及耳后乳突痛者可加白芍、延胡索、茯苓各10g.
方法:水煎服,每二日一剂,每日三次,每次150ml,另取全蝎、蜈蚣 、水蛭各6克,共同研磨分六等份分次吞服。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患侧面部无板滞疼痛及麻木感,能作皱眉、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眼睑能完全闭合,说笑时面部表情,口角无歪斜;有效:患眼基本能闭合,无迎风流泪,无卡饭漏水等症状,面部无不适感,在鼓腮说笑时口角轻微歪斜;无效:经后仍感面部板滞不适,口角歪斜较明显,患眼露睛流泪。
3.2治疗结果:在100例中,痊愈95例,占95%;有效3例,占3%;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4 典型病例
唐**,男性,27岁,农民,2004年7月就诊,自述6天前患风寒感冒,次日晨起时感觉右侧面部板滞不适,说笑时口角明显向左侧歪斜,右眼不能完全闭合,迎风流泪,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有卡饭、漏水现象。查体: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耳后乳突压痛,右侧眼闭合不全。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瘫。经针灸治疗和内服中药治疗一个疗程而告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5 体会
在临床中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患者为吹风感寒受凉所致,经治疗观察发现青壮年患者和病程短者<发病一周以内>疗效最佳,中老年患者和病程达一个月以上者疗效较差 。本病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治疗期间应避风寒侵袭,防止感冒 , 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平时可以配合患侧面部按摩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面肌功能恢复。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临床观察表明,采用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且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
参 考 文 献
[1]荆树闻.面瘫的传递式透穴疗法.针灸,1991.3 27-29.
[2]殷凤礼.西医内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