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临床报告
2013-06-22 01:01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临床报告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周围性面瘫10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周围性面瘫10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针刺为主配合中医艾条灸及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 。结果 痊愈:95例,占95%;有效:3例,占3%;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针灸 中药内服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炎、Bell麻痹,中医古典医籍《灵枢》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口眼Z斜”为本病特征。其致病因素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导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而发病[1];西医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2]。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前大多数患者有外感风寒史。笔者采用以针刺为主配合中医艾条灸及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治疗100例,其中78例为门诊病人,22例住院病人,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发病年龄特点:5-10岁占10例,11-19岁占32例,20-40岁占48例,40岁以上者10例。由此可见本病好发年龄段为20-40岁;病程最短者为1天,病程最长者为半年。
2 治疗方法
2.1针刺治疗取穴位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以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患病一周内为急性期,不宜强刺激,宜多针浅刺透穴并留针,一周以后行脉冲电针治疗。
取穴:主穴:(1)太阳 阳白 (2)地仓 颊车
配学:(1)下关 颧髎 翳风 合谷 (2)牵正 承浆 四白 外关
治疗方法:合谷外关可取双侧,其余穴位取患侧,主穴使用长城牌KWD-2型全功能脉冲治疗仪,用疏密波治疗,每次40分钟;配学留针40分钟,每日一次,七次为一个疗程; 两组穴位可以交替选用。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2艾条灸治疗方法:在针刺治疗留针时和电针治疗后的都可以采用艾条灸治疗,采用温针灸的方法,每次每个穴位灸2分钟左右,每个穴位患者感觉到热力顺针灸针下传即可。灸法在治疗中起到温通经络、行气和血、祛湿散寒的作用,并可以提高疗效。
2.3内服中药治疗
基础方药:黄芪30g,赤芍、川芎、当归各12g,地龙、僵蚕、白附子、钩藤各15g,白芷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