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2)
2013-07-22 01:14
导读:3讨论 新生儿在刚出生后凝血功能并不是非常健全,尤其是早产儿存在血管壁脆弱、凝血酶原低、凝血因子缺乏等。早产儿本身脑室血管脆弱易损,血供丰
3讨论
新生儿在刚出生后凝血功能并不是非常健全,尤其是早产儿存在血管壁脆弱、凝血酶原低、凝血因子缺乏等。早产儿本身脑室血管脆弱易损,血供丰富,血管壁有单层细胞排列组成,当血压不稳、脑血流突然增加、脑静脉压增高等血流动
力学的变化情况下,极易发生血管破裂导颅内出血,发病率可以高达65%左右[1]。早产儿刚出生时,维生素K基础浓度低、吸收不足、肝脏本身酶系统发育易不完善,凝血因子活性低于足月儿[2],因子Ⅱ、Ⅶ、Ⅸ、X、Ⅺ、Ⅻ等均低[3],凝血酶原仅为成人的10%左右,凝血因子Ⅺ、Ⅻ为成人的30%-50%[4],维生素K的缺乏,导致因子Ⅶ、Ⅸ、X水平更低[5],以上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早产儿网状内皮结构本身发育不完善,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出现出血等情况,一旦组织受损坏死,即可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过程导致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窒息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更易发生,加之组织缺氧,组织缺氧反之又加速休克及DIC的发生,导致恶性循环[6]。
PT是作为反映外源性凝血状态的筛查试验和APTT作为内源性凝血途径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指标,对于早期发现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疾病有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资料对22例窒息早产儿、34例未窒息早产儿及29例足月儿,检测APTT、TT、PT、FIB、PLT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无论窒息早产儿还是未窒息早产儿APTT、TT、P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与足月儿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早产儿比较足月儿易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窒息早产儿较未窒息早产儿以上指标表现更为明显,提示窒息的情况下早产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在19例发生颅内出血的患儿中,窒息早产儿发病率为36.36%,未窒息早产儿发病率为26.47%,足月儿仅为6.90%,显示早产的情况下,患儿易发生颅内出血,窒息会导致出血倾向更为严重(P<0.05),但窒息早产儿与未窒息早产儿之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颅内出血患儿与相应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对照发现,凝血功能存在明显异常的情况下,患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几率明显增加,尤其是早产儿比较足月儿更加表现明显,提示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与出血关系密切。
中国大学排名 总之,早产儿尤其是窒息早产儿,出生后凝血功能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可以有效、及时进行干预,对于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改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陈惠金,吴圣楣.早产儿脑室出血的早期诊断和防治[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10-112
[2]林超琼,梁友玲,王勇,等.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2):85-86.
[3]楼金吐,孔宏伟.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及其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1995,13(4):176-177.
[4]孙宏伟,孙琼.胎儿止血作用的[J].国外医学儿分册,1996,23(1):1-5.
[5]张国荣,韩炳超.范秀芳.67例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J].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6):86-87.
[6]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