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2)

2013-08-01 01:07
导读:56例病人均未发生电极移位。 2.2.3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护士对术后病人应密切观察面色、意识、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呼吸状况,以判断有无
56例病人均未发生电极移位。
        2.2.3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护士对术后病人应密切观察面色、意识、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呼吸状况,以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2.2.4起搏阈值增高。一般在安置电极后,早期阈值增高是由于电极对局部心肌压迫刺激发生炎症水肿所致,一般在一周内自行缓解[1]。约3个月后,随着伤口的愈合,阈值会随之下降。如平时起搏阈值突然增高,则可能是电极移位[2]。
        2.3术后护理
        2.3.1心电监护。植入起搏器后,病人入监护病房,专人监测心电图变化,术后3日内每6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观察起搏心电图波形有无改变,有无脉冲信号及脉冲信号与QRS波的关系,如果只有脉冲信号而其后无宽大畸形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波型,则提示:阈值增高、电极移位及起搏导管内阻抗增加[3],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保证安全。本组56例病人经严密的心率及心律的观察,均未发生异常。
        2.3.2体位的护理。术后病人应平抬入监护病房内,取平卧位或左轻度卧位,动作轻缓,下肢可活动,以防止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形成。72小时后可在床边活动,本组病人有8例出现下床活动后头晕及四肢无力,可能是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体位改变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经平卧休息5分钟后缓解。因此,应指导病人在下床活动时应动作缓慢,并有专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
        2.3.3病人的饮食及排便。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以避免由于大便过度用力导致起搏电极脱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3.4伤口护理。术后为预防感染,常规应用抗菌素3天,并注意体温变化。指导病人7日内不可淋浴,观察局部皮肤色泽及张力,有无血肿形成。如伤口有痒感时,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引起感染。
        2.3.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本组病人有8例体温升高,未超过38度,于3~4日后体温恢复正常。测量脉搏每30分一次,平稳后每2小时1次,12小时后每日二次。如出现脉搏与设置的起搏频率相差显著应及时记录心电图并报告医生,找出原因。
        3  出院指导
        对出院的病人赠送起搏器卡片,嘱其随身携带,术后应每1~3个月随访一次,情况稳定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教会病人自测脉搏每日3次,不去高压电场,避免电磁波干扰,不做各种电疗,不做核磁共振等检查。随身带好必要抗心律失常药品,注意定期复查心电图。
        4  讨论
        对植入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通过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对起搏器内参数常规测试,术后密切观察护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防止电极脱位,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胡大一,许玉韵.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脏起搏.北京:普及出版社,1990.171-176.
[2]李丽,赵丹.DDD置入术后的护理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685.
[3]陈丽芬,郭燕梅.多部位起搏植入术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2.
上一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护理要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