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溶栓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

2013-09-26 01:03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溶栓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死在基层溶栓的安全性。方法:确
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死在基层溶栓的安全性。方法:确诊ST抬高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住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卧床休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尿激酶(130~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在30~60min内静脉滴注完。溶栓后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2次,共7天。结果:18例再通,2例未通,出血并发症0例,住院天数14~25天。结论  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阻死溶栓治疗在基层医院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展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治疗方案已成熟,但是基层医院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才开始。我院从2006年10月~2007年2月先后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5岁~64岁;本组患者均符合溶栓适应证者,采用尿激酶130~150万u溶栓使血管再通。溶栓时机为发病1~10h,其中1~6h内18例。
        1.2 溶栓方法  根据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符合溶栓适应证者,在常规吸氧、镇静、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及口服阿司匹林300mg(嚼服)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尿激酶130~150万u+100ml生理盐水,在30~60min内滴完,溶栓后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2次/d,共7天抗凝治疗。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3 检测指标:①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②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③溶栓治疗后0.5h、1h、1.5h、2h监测心电图,观察ST段下降情况;④观察胸痛变化;⑤监测心肌酶的变化。
        1.4 血管再通指标: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溶栓2h内,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下降≥50%;②胸痛在溶栓治疗2h内基本消失;③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至14h。具备上述4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者判定为血管再通。 
但②、③组合不能判定再通,因②有镇静、主观方面因素,③项在AMI不溶栓时亦可出现。
        2结果
        本组20例符合血管再通指标者18例,2例未成功,再通率87.5%。再灌注心律失常8例,占25%,表现为室性早搏有连发或成对、房性早搏。溶栓病例中无消化道及颅内出血,无1例死亡。
上一篇:腹壁肿块的超声表现特点与临床检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