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分析(2)
2013-10-08 01:45
导读:临床多为单纯型,表现为全身性、阵挛性发作,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病表现外一切恢复正常,在此发病过程中,大多只有1次惊厥发作,个别有2次发作,不留
临床多为单纯型,表现为全身性、阵挛性发作,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病表现外一切恢复正常,在此发病过程中,大多只有1次惊厥发作,个别有2次发作,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预后良好。复杂型高热惊厥临床发病率低于单纯型,其主要特征包括:①1次惊厥发作持续15 min以上;②24 h反复发作≥2次;③局灶性发作;④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次数5次以上。本组患儿48例行脑电图检查,发现异常波形者9例,5例为复杂型高热惊厥,且为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出生窒息史及早产儿的患儿,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若EEG中新出现痫性波发放,则可能提示癫痫发生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复杂型高热惊厥,遗传因素及出生史与癫痫关系密切。控制惊厥,解除高热,惊厥发作后适当预防性地使用抗惊厥药物,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
临床上预防惊厥的措施很多:①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首次惊厥发作后继续抗惊厥,苯巴比妥为首选药。方法:安定止惊后立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10~16 mg/kg,分2次肌内注射,2次间隔4~6 h。负荷量12~24 h后给予维持量3~5 mg/kg·d,2~3次/天,直至热退。因安定静注、苯巴比妥肌内注射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应做好人工呼吸准备。②口服苯巴比妥。肌内注射苯巴比妥引起疼痛,小儿常不能合作,且家长不易接受。黃秀玲等 [4]采取苯巴比妥口服对38例FC患儿进行预防惊厥发作,并予27例作对照,受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口服方便易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方法:发热初期即给予苯巴比妥5 mg/kg/次,每8小时口服1次,热退后停服。苯巴比妥除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因其是肝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解热镇痛药的作用,利于退热。而且能消除氧自由基,降低脑细胞代谢,使耗氧量减少50%,从而减轻惊厥所致脑损害。③直肠注入安定。吴南海[5]对67例热性惊厥患儿在积极退热同时应用直肠下段注入安定(0.3~0.5 mg/kg/次,总量≤10 mg,婴儿≤2 mg)进行治疗,受到了较好的疗效。安定静脉滴注引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深部肌内注射引起局部疼痛,呼吸慢而不规则。而安直肠下段给药不存在这些问题,且黏膜吸收好,用药后2~4 min达到有效血浓度,其吸收速率比肌内注射及口服快,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便于家长和医务人员掌握,若第2天仍发热,可继续此方法,维持用药至体温稳定,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左启华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4-425
[2]李娟,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分册,2005,32:366-368
[3]赖延忠,张洁贞,黄佩燕.小儿高热惊厥180例分析.基层医学,2007,11:675
[4]黃秀玲,李小新.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
临床医学,2007,5:54-55
[5]吴南海,直肠下段给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观察.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