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肝炎颗粒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2)
2013-10-11 01:28
导读:5典型病案 周某某,男,38岁,以“目黄、身黄、胁痛、恶心腹胀一周”为主诉入院。住院号20100799。(四诊见:周身桔黄,胁痛而胀,时发恶心呕吐,口苦
5 典型病案
周某某,男,38岁,以“目黄、身黄、胁痛、恶心腹胀一周”为主诉入院。住院号20100799。(四诊见:周身桔黄,胁痛而胀,时发恶心呕吐,口苦而干,大便灰白,舌质红,苔黄厚腻,肝大肋下2cm,剑突下3cm,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总胆红质68umol/L,TTT12,黄胆指数46瑄、SGPT157瑄,AKP38瑄。胆固醇8.1mmol/L。西医诊断:淤胆型肝炎。中医诊断;黄疸湿热壅滞,肝胆硫泄失常)。治则:清热利湿,疏泄肝胆。方药:三白草肝炎颗粒,每次一袋,日服4次。用药2周,大便色变,基本复常,各项指标下降2/3。继续用药2周,诸症消失,异常体征复常,各项检验正常。续以三白草肝炎颗粒,每次一袋,日服2次,继续2周停药。二年后追访无异常。
6 讨论
淤胆型肝炎病位在肝,中医认为,肝胆生理上互为表里,相互为用。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藏胆汁,排泄胆汁。肝一方面疏发清脏之阳气,畅通全身之气血,勾通组织器官;一方面向肠内疏泄胆汁与各种消化液合力以助消化。胆疏泄之能受肝疏泄影响,当湿热疫毒感染后, 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出现障碍。医学认为,本病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感染病毒后,肝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能力减弱,致使胆红素滞留于血液内,加上肝细胞肿胀,汇管区细胞浸润及水肿,使胆汁分泌缺陷,排泄受阻,进入微细胆管内的胆汁变稠,胆小管表皮通透性增加,胆汁漏出,形成胆栓,造成肝内胆管梗阻性黄疸。这些都说明,不管是中医或西医,在理论上都证实肝胆疾病常常并存,且淤胆型肝炎本身也就是两脏器同时发病,这些
就是我们运用三白草肝炎颗粒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理论根据。
肝区疼痛多半与胆系感染有关。不通则痛,有脓必排,“胆胀者胁下痛,口中苦”。胁痛—是肝脏本身炎症,炎细胞可以释放致痛物质;一是胆囊炎症,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升高,反射性引起疼痛。因此我们治疗肝病时,要根据其生理来疏泄调畅它,也要注意清热利胆。三白草肝炎颗粒正具这两方面功效,它能清热利胆,疏肝解郁,降酶退黄,故尔用此方,效果喜人。此药用三白草,地目草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消肿胀,除黄疸;取黄芩利胆解痉,抗炎解热,拾茯苓渗湿利水,开胸腑,调脏气,益气力之功,巧除膈中痰水以及水肿胀满,诸药合力,可使多种肝病遁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临床运用中还发现,它可减轻肝细胞变化坏死,抑制肝炎病毒,促进肝细胞再生,用之不但可以缩短肝病的疗程,提高其治愈率,且在退黄,回缩肿大之肝脏认及予防肝脏硬化,阻止其向肝癌大踏步进取上有意想不到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