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出血高热患者临床护理(2)
2013-10-30 01:21
导读:2.1.3.3 在腋下、肋部、掌心、腹股沟、〖HT5”,6”〗月〖KG-*2]国〖HT5”SS〗窝部位停留的时间要长一些,直至皮肤表面潮红时为止,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
2.1.3.3
在腋下、肋部、掌心、腹股沟、〖HT5”,6”〗月〖KG-*2]国〖HT5”SS〗窝部位停留的时间要长一些,直至皮肤表面潮红时为止,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散热目的。
2.2 药物降温
阿司匹机1.0克加入100毫升冰水中灌肠。此法一般用在高热达40℃以上,。无低血压、意识较清楚的病人
冬眠药物:可用冬眠1号之半量用于躁动不安的高热病人以抑制活动减少热量的产生,应注意低血压。
中药:牛黄安宫丸每日二次,每次一丸口服,有一定的镇静与降温作用。
2.3 降温注意事项
2.3.1 降温措施宜早,在高热未出现前即应采用降温措施,使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
2.3.2 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左右为宜。降温过快易使病人出现寒战,从而增加脑的耗氧量而加重病情。
2.3.3 冷敷部位要定时更换,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发生。
2.3.4 降温至37℃持续1周以上时才可将所用降温物品逐渐撒掉,以免因体温恢复太快而引起脑缺氧、水肿等不良反应。
2.3.5 采用降温措施后30分钟测量体温以观察效果。
2.3.6 中枢性高热半抽搐者给镇静剂,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
总之,重症脑出血病人由于出血造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之体温异常改变,出现中枢性高热或体温过低,这是脑出血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如果不能有效的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可加重脑组织损害而危机生命。因此,必须要掌握好降温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才能有效地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的程度,从而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