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2)
2013-11-22 01:03
导读:肥胖和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重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0倍,而高血压者60~70%可致冠心病。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常用的生理
肥胖和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重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0倍,而高血压者60~70%可致冠心病。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前者通常反应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应腹部脂肪蓄积,两个指标均可较好的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BMI 与TC、TG 增高和HDL-C 下降呈正相关。
体重指数(BMI)的公式: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正常BMI 为18.5~23.9 kg/㎡,BMI 值≥24 为超重,提示需要控制体重;BMI≥28 为肥胖,立即开始减重。
成人正常腰围(WC) <90/85 cm(男/女),如WC>90/85 cm(男/女)提示需控制体重,如WC 为95/90cm(男/女),立开始减重。减重能明显降低超重和肥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使罹患心血管病的危险降低。减轻体重的有效措施有:①制定饮食计划和目标,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适当控制主食量及控制高热量食物如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巧克力、酒类等摄入。另外,减慢进食速度,也有减少进食量的效果。②合理运动:超重、肥胖者的锻炼应长期坚持,制定计划固定每天运动时间,否则体重不易下降或又复上升。运动方式根据年龄、性别、体力、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而定。的中等强度身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如快走、慢跑、游泳、跳舞、球类运动等,减肥药可作为控制体重的辅助措施,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继发性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
2.7 不平衡膳食
能满足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且不会导致疾病的膳食称之为平衡膳食。营养成分和结构不合理并会导致疾病的膳食称为不平衡膳食。引发心血管病的不平衡膳食因素主要有:①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过度;②总热量摄入过多;③胆固醇摄入过多;④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过少;⑤蔬菜豆类食品和水果摄入过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饱和脂肪多来源于肉类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呈正相关;而单不饱和脂肪与多不饱和脂肪(多来源于植物性食物)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相反它们有降低心血管病并发症危险的作用。
营养学研究表明,调整和控制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冠心病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人群健康膳食的基本特点是:①总热量的不超标,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体重指数BMI以20~24 为正常范围。②饱和脂肪的比例≤总营养量的25%;③盐摄入量<6 g/天;④足量的蔬菜和水果;⑤其他保护性的膳食因素:年龄过40 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和高胆因醇的食物,如肥肉、脑、肝、肾等内脏,蛋黄、鱼子、奶油等;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瘦肉、蛋白、豆制品;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不暴饮暴食。
2.8 体力劳动缺乏
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约三分之一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有保护心血管的效应,对锻炼循环系统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有裨益,并可预防肥胖,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积极措施。
体力活动量应以原来的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勉强作剧烈运动,提倡有氧运动,如散步(每天1 小时,可分次进行)、保健操、打太极拳等。
2.9 社会心理因素
负性的心理反应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研究发现,性情急燥、好胜、竟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 型性格者、抑郁症、焦虑症、社会孤立者易患冠心病。因心理压力大,易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律加快、激素分泌增加等。心理压力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的主要机制是:①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压力导致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使得血液更容易凝聚,增加冠心病发作机会。②诱发血压升高和心律紊乱。③引起血小板反应性升高等;这些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另外,长期的负性情绪或过度的情绪波动会诱发冠状动脉收缩,粥样斑块破裂而引发急性冠脉事件,还易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复发。因此,学会如何减轻心理压力,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很重要[15]:①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减少工作生活压力,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②保持开朗乐观、愉快的情绪,和谐人际关系,保持平和的心态;③劳逸结合,避免过渡劳累和情绪激动,学会
放松自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10 早期干预
现在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不少学者认为,本病的危险因素和控制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即儿童也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勿摄食过量,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防止发胖;还应注意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减轻学习任务,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等。
[1,3] 赵水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J].第九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资料,2010:1-8.
[2] 余月明,侯凡凡,张训,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和微炎症反应间的关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92-295.
[4] 赵水平,王钟林.临床血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7-238.
[5] 赵水平,王钟林.临床血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6-448.
[6] 陆再英,钟南山.内[M].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268.
[7] 尤黎民,吴英.内科护[M].4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152.
[8]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274.
[9] 赵水平,王钟林.临床血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1-243.
[10] Bartnik M,Malmberg K,Hamsten A, et al.Abnormalglucose tolerance瞐 common risk factor in patients with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populationbased controls[J].Int.Med,2004,256:288-297.
[11,14] 张岩,杨香玖,黄群等.2 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2):634-635.
[12] 杨胜利,何秉贤,何作云,等.冠心病病变范围与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及血脂分布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3):135-137.
[13] Robins SJ.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diabetes or themetabolic syndrome:should stains or fibrates be first linelipid therapy[J].Curr Opin Lipidol,2003,14(6):575-583.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5] 荣艳芝,宋岩,郑玉杰.“生活干预”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 保健,2007,15(2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