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三、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缺乏强烈的参与意识。部分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认识模糊,对社区没有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意识不强。居民参与式社区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本质所在。社区居民最了解自己的现实需求。也是最关心自己的未来生活条件。因此蕴藏着巨大的参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目前社区服务业的现状看,各界实际参与的程度还很低,而且在这有限的参与中.还是在政府的动员之下。此外,居民的参与程度也不高。据,截止2000年底,全国共有各种社区服务组织6.6万个,志愿者377.2万人,客观的说,这与社区服务兴起之前相比确实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很多发达国家50%左右的参与率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出现上问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至4位,重心下移成了任务下移。一些部门不是深入社区,服务社区,解决社区的难点、热点问题,而是热衷于进社区挂牌子,向社区下任务;二是社区工作职责不清,工作重点不够明确,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原因三是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作意识淡薄,参与社区建设热情不高氛围不够浓厚;最后是社区居民自身问题,意识淡薄,不重视、不积极。
2完善我国社区服务体系的对策
社区服务体系应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通过政府的体制市场的经营机制和社会的互助机制形成无偿、低偿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网络,为社区服务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增加社区福利,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完善社区服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服务内容多层次化。供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是适应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提供服务的各类主体积极开办社区资源。满足成员需求。如不仅继续保留原来的街道敬老院,还可以开办家庭敬老院,日托老年中心等以满足社会老龄少子化人们对养老照顾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要强化社区物业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并积极稳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力求社区的舒适与安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让社区居民自己吐露心声,提出自身需求,更加全面和有效地完善社区服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