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甲硝唑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 例(152 颗)下颌阻生智
齿的患者随机分为2 组,实验组用地塞米松、甲硝唑术前1~2d 预防服用,对照组则常规术后口服抗生素,观察干槽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干槽症8 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两组预防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地塞米松、甲硝唑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
除后干槽症的发生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其操作简单,临床实用。
[关键词] 药物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干槽症
干槽症(Dry Socket) 即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FibrinolyticAweolitic)是拔牙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以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最常见,发生率在10%~30%之间[1]。干槽症疼痛明显,疗程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院近年来应用地塞米松、甲硝唑药物预防干槽症的发生,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门诊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共152 例,男性68 例,女性84 例,年龄20~42 岁。随机分为实验组78 例,对照组74 例。均为下颌阻生智齿,其中近中阻生97 例,水平阻生27
例,颊向阻生12 例,舌向阻生3 例,垂直阻生13 例。两组患者阻生牙拔除其麻醉与手术方法均按手术常规进行。
1.2 给药方法实验组:术前1~3 d 分别给予地塞米松10 mg,3次/d,口服;灭滴灵0.4g,3 次/d,口服,并在术后继续使用2~3d。对照组:术后给阿莫西林0.5g,4 次/d,口服3d。
2 结果
2.1 干槽症诊断标准[2] 拔牙2~3 d 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坏死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蘸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3 讨论
自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期,Birn 提出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动的增加使血块分解是干槽症的发病机制以来,许多学者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血块分解可以增加拔牙创深部感染的机
会,但并非一定造成干槽症[3]。对于干槽症病因的看法甚多,但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4]。由于干槽症最多见于下后牙,占58%~92%[5],这与下颌骨血运相对较差,骨腔大,凝血块不易附着等解
剖学因素有关。近年有资料证明[6],干槽症是厌氧菌微生物感染引起,此学说能解释干槽症所表现的恶臭症状,亦为儿童期拔牙一般不产生干槽症提供了依据并在许多试验中得到证实。
地塞米松具有很强的消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