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急性酒精中毒又称为酒毒,即醉酒,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乙醇脂溶性较大,可透过血脑屏障入脑,其在脑内的浓度与血中浓度差别不大。当过量乙醇进入体内,超过了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便在体内蓄积,并进入大脑,使之先处于兴奋状态,渐转入抑制状态,继之皮质下中枢、小脑、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相继受抑制,严重的急性中毒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3]。
乙醇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乙醛脱氢酶(acety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是乙醇在体内代谢通路中的重要酶类,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胃,肝细胞质内的ADH以及氧化酶体内的触酶,使乙醇氧化成乙醛,后者在线粒体ALDH作用下变成乙酸,然后乙酸进入血循环,代谢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4]。
橙子含有大量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有机酸等物质,其解酒机制可能与橙子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有关。研究发现维生素C对体内各种毒物有解毒作用,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肝糖元的合成和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同时维生素C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乙醇氧化成乙醛,从而使得乙醇能以原形尽快排出体外,从而减少对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橙子中多种有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共同作用,保护并加强了肝脏对乙醇的代谢能力,使得乙醇在肝脏能尽快代谢并排出,从而减少乙醇对机体的毒性作用,起到一定的解酒作用。
本实验结果提示,橙子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值得在日常生活中试用。但是,橙子的具体解酒机制以及橙子解酒的最佳摄入量,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国全,刘德宗. 解酒保健饮料的研究[J]. 齐齐哈尔轻工业学院学报,1994,10(2):60-64.
[2] 卿笃信,凌奇荷. 酒精代谢酶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3,23(3):310-313.
[3] 储全根,张登山,汪克明,等. 李氏解酒方解酒作用的实验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5):27-28.
[4] 王国祥,王炳元,刘春荣. 肝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与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关系[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