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的影响分析(2)

2014-03-30 01:00
导读: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前提,所包含的信息很庞杂,如患者准备(饮食、运动)、患者信息的处理(申请单的核对、录入)、样本采集等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前提,所包含的信息很庞杂,如患者准备(饮食、运动)、患者信息的处理(申请单的核对、录入)、样本采集等。对实验室来讲,临床采集的样本是否合格是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的前提保证,止凝血功能检查对样本的要求尤为严格,如样本采集量、样本存放时间和条件、是否溶血等。

  样本采集时除了要求采血顺利,做到“一针见血”外,按试管所需采血量准确采集并混匀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采血量要求为1.8 ml的采血管来讲,采血量少于1.4 ml时,PT、APTT、FIB、TT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降低;即使加入1.6 ml的血量对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于处于临界值的检测结果或用于患者病情的动态观察来说,还是值得注意的;采血量多于2.2 ml,会使得FIB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对于抗凝治疗或血栓前状态的评估,会造成假阳性判断。另外,对于患者有多个检验项目需同时采样时,凝血试验样本应采取第一管[2]。

  全血样本采集完成后,应尽快在室温下运送到实验室,并尽快离心,原则上应立即检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样本是护士或临床医生集中采血、集中运送,样本在到达实验室前以全血混合状态停留不等时间。丛玉隆等[3]认为:血液离体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或激活,特别是V、Ⅷ、Ⅸ因子消耗和Ⅶ 因子的激活较为明显。本实验结果表明,FIB对样本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对PT样本来讲,不管是离心后室温、4℃冰箱还是混匀后室温,放置6 h或8 h,PT测得值都比即刻测得值明显缩短,这可能与血液离体后Ⅶ因子的激活有关; 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放置24 h时其测得值比即刻测得值又有明显的增加,这与Ⅶ因子的生物半衰期有关,随时间延长Ⅶ因子逐渐消耗。针对APTT而言,血液离体4 h后的测得值比即刻测定值都有明显的延长,这与Ⅷ因子和Ⅸ因子及其他凝血因子消耗密切相关。血液离体后即刻分离血浆,无论室温还是4℃冰箱,对TT的测定值没有明显影响,但以全血混匀状态保存时,从4 h起就明显增加,这可能与血液混合状态的红细胞内循环抗凝物质或血小板活性物质的的释放有关,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样本溶血是由于抽血过程不当或不顺利等因素而造成红细胞的破坏。Hb的红色是干扰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仪器使用不同检测原理,其干扰程度不同,STA-R采用的是磁珠法原理,对溶血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4]。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严重溶血状态下,TT测得值有明显增高外,其他凝血3项的分析结果与正常血浆状态差异无显著性。TT的延长也可能与严重溶血状态下红细胞破坏过多、释放的循环抗凝物质增加有关。

  输液是临床必需的治疗措施,在不能停止输液的前提下仍然需要采集临床样本进行分析时,必须注意避免输液导致的血液稀释,切不可从输液管内采血。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远离输液处采集样本。对于危重患者,临床输液量大,样本采集次数多,往往带有桡动脉测压管或中心静脉置管,这类患者可以从置管中采血[5],但必须做到桡动脉弃血5 ml ,输液中的中心静脉弃血5 ml后才可以采集止凝血样本,否则对某些临床检验结果(如本研究中的止凝血指标)会造成明显的干扰。

  全面的质量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的密切参与。在实际工作中,不合格样本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地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对实验室检验人员来说,应该了解不合格样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便于对检测结果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以免造成临床上的假性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 王莉, 张淑琴, 赵君, 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J]. 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6): 477-479.

  [2] 肖秀林, 陈红宇, 王昌富, 等.PT 和APTT样本采集顺序和保存温度的探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1, 16(2): 103-104.

  [3] 丛玉隆, 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4-207.

  [4] 陈晓晴, 林莉, 苏士海,等. 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抗干扰能力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1): 115-116.

  [5] 沈富女, 魏惠燕, 金向红. 从桡动脉及中心静脉置管采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可行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6): 544-545.

上一篇:橙子对醉酒小鼠的解酒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