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目的 探讨双孔法腹腔镜小儿内环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 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6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男66例,女20例,年龄21个月至14岁(平均3.5岁),全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手术时间5~30分钟,平均12分钟,术中缝合区血肿2例,无副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简易、安全、痛苦小,能同时处理隐性疝及发现潜在的疾病,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首选手术。
【关键词】双孔法腹腔镜 小儿腹股沟斜疝 手术治疗
从1982年Ger最先提出并应用腹腔镜内环关闭术治疗腹股沟疝以来,腹腔镜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越来越广泛。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仅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就可达到治疗目的,无需修补缺损。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操作易行,器械简单,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受到外科医生和患儿家属的欢迎[1]。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报告双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86例。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6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男66例,女20例,年龄21个月至14岁(平均3.5岁),单侧52例,隐性疝37例(71.2%),双侧34例,全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手术时间5~30分钟,平均12分钟,术中缝合区血肿2例,无副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1.2手术方法 术前禁食饮4~6小时,清醒状态下自行排空尿液,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患儿取头低脚高位,在脐窝皱褶处切一个5mm大小的切口,穿刺,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8~12mmHg,置入5mm Trocar及30°腹腔镜,采用头低臀高位倾斜约15°,观察患侧及对侧腹股沟管内环口的情况。在脐旁左侧3cm处切一约3mm切口置入3mm Trocar,放入操作钳,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2mm皮肤切口,用自制的带线疝缝合针与内环口腹膜外潜行游离,在输精管表面完成内环半周缝合后刺破腹膜,用操作钳夹住缝合线退出缝合针,将15cm长的7号木丝线留在腹腔内,用自制的钩针由原皮肤切口刺入,在内环的腹膜外层完成外侧半圈缝合,由刺入腹膜处穿出,用钩针将腹腔内的丝线带出腹腔,完成外侧半圈缝合,挤出患侧阴囊内积气,提起线的两端打结,使内环口呈荷包缝合关闭,将线结埋于针眼切口的皮下。解除气腹,手术完成。可吸收线缝合脐部。如是双侧斜疝,可照此方法同时实施另一侧手术。
3 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优势明显,与开腹相比,其术后阴囊水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2]。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是在电视监视下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易清楚看到内环口及精索,且精索位于疝囊后壁,缝荷包时从前壁进针,将腹膜提起,故不易损伤精索,不易结扎精索,手术不需切开各层组织及剥离疝囊,故创伤小,术后不出现阴囊肿胀,腹腔镜手术直接经腹缝合内环口,不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不作组织游离,因而可避免因血管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缺血性睾丸炎发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3]。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应用中缝合内环的穿刺针“疝针”各不相同,手术方法也各异[4],我们选择硬膜外穿刺针,其材料易得,手持方便,具有足够的长度,尖端较钝,可避免误伤血管与输精管。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并发症有疝囊残留余气、脐戳孔疝、腹膜外气肿、戳孔处血肿、复发等。王军[5]认为,阴囊积气与脐戳孔大网膜疝与手术操作有明显的关系,为防止阴囊积气,完成内环口荷包缝合,将阴囊内积气挤入腹腔后收紧缝线,解除气腹后再次挤压阴囊内积气后才在体外打结荷包线。预防脐戳孔疝,先解出腹压,提起腹壁缓慢拔出Trocar。本组1例脐戳孔大网膜脱出考虑与气腹尚未解出而过快拔出Trocar有关,先有少许网膜嵌入戳孔处,影响戳孔愈合,随着腹压增加逐渐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