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调查结果还显示二次以上的献血者其献血反应发生率为首次献血的60%左右,主要是由于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有恐惧感,心理较紧张,所以很容易产生献血反应[4]。还有一些初次献血的献血者当看到他人献血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十分紧张,刚刚采血即发生献血反应,即连锁反应。而比较献血200 ml和400 ml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献血反应的发生与献血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在表4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体重的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基本都呈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体重与血容量成正相关,高体重意味着高循环血量和相对的低献血量,这也许是高体重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的原因。对于首次献血,体重的微小变化会引起献血反应发生率较大的变化,对于重复献血者,体重引起的反应率变化幅度要小得多。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大于20岁的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较少,可能与该年龄组的献血者见识较广,对血液的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有一定了解,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精神放松、心情愉快有关,所以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比年龄小于20岁的献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低。
除了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量和年龄等因素外,导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1)献血前过度疲劳。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还有一些学校的学生还要参加体能训练,献血前也不例外,容易造成采血时晕厥。(2)献血环境不理想。在我市大学生献血均为采血车到校集体采集,每次采集的人数较多,人员拥挤、声音嘈杂,往往有一人献血多人围观的现象存在。夏季在室外采血时,由于天气闷热,献血者在阳光下等候时间长,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者大大增加。(3)献血者营养状况不佳。由于我国尚不富裕,学校生活相对比较清苦,再加上有很多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原因,营养状况可能不佳。(4)献血者由于对献血前后注意事项了解不够,防护意识不强、体质虚弱等发生献血反应。
总结以上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诸多因素,均可归属于精神因素。可见精神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因素,要解决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应注意:(1)要加强对在校学生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沟通,不仅仅局限于在采血前向献血者进行有关献血知识的宣传,而且在采血过程中也要加强医护人员与献血者的相互沟通,并在献血后做好回访。(2)改善献血环境,夏、冬两季尽量在采血车上或室内进行采血,并保持空气的流通。(3)采血时献血人员按流程分批进行献血,以便降低献血时人员嘈杂、喧哗和等待时间过长。
为了持续稳定地做好采供血工作,对低体重首次献血的大学生应劝说其献血200 ml,而对该组人群再次献血时,应鼓励其献血400 ml,特别是男性;对于高体重大学生,尤其是>70 kg者,应从首次献血开始鼓励其献血400 ml。另外,应更多地鼓励男性大学生参加献血,而对女大学生献血则应更加注意做好其心理工作。
【参考文献】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 郑旗林,谭鹏鹰,周小忠,等.献血量与反应情况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15.
2 郭建社,刘巧,周珊.400 ml献血者的献血反
应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14.
3 Trouern TJ,Cable R,Badon S,et al. A case瞔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vasovagal in blood donors: Influence of gender ,age ,donation status,weight,blood pressure,and pulse.Transfusion,1999,39(3):316.
4 张爱钦,林燕,陈建彬.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