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肠痈/中西医结合疗法;肠痈四消汤
阑尾周围脓肿多因急性阑尾炎延误治疗,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后自体大网膜及四周肠袢包裹局限而形成的右下腹脓肿,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行阑尾脓肿切除术,则并发肠癌几率高,有一定病死率。其治疗原则以西医保守治疗为主,但病程长,复发率高,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14例,平均35岁;初次发病者28例,第2次以上发病者22例。全部病例均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兼有下腹脓肿包块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从症状发生到形成脓肿包块,平均时间为62 h。均经B超确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阿莫西林舒巴坦钠1.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替硝唑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肠痈四消汤,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黄芪、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60 g,赤芍、白芍、薏苡仁各30 g,炮穿山甲、没药、牡丹皮、桃仁、川楝子、延胡索各9 g,乳香6 g。每日1剂,水煎日2次服。
3 结果 毕业网 网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显示无包块存在,随访半年无发作;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包块明显缩小;无效:包块仍然存在,压痛明显,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痊愈4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从开始治疗到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时间平均为10 d,痊愈病例疗程平均为11 d。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64岁,于2005年11月20日初诊,素有慢性阑尾炎病史,4 d前右下腹突然剧痛,伴有恶心、呕吐,经急诊检查确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因年事已高,拒绝手术。现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喜曲,腹肌绷急,确诊有约4 cm×3 cm大小包块,发热、恶寒,舌苔黄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8×109/L。证属肠痈成脓之湿热实证(阑尾包块)。治宜清热解毒,理气散瘀,利湿消肿。方用肠痈内消汤并配以西药治疗。上方共服8剂,肿块已消,诸症皆愈。
5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血液循环不良致阑尾体炎性水肿,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网膜与附近肠管趋向阑尾形成包围,炎症局限于阑尾周围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不合时宜的手术非但因粘连过多、组织水肿质脆、操作困难而阑尾切除不宜,且有破坏自然防御机能而使炎症扩散的危险,甚至造成盲肠穿孔,况且术后切口感染率很高。
阑尾周围脓肿属于祖国医学肠痈的范畴。本病多由饮食不节、寒湿不适、劳伤过度、跌仆损伤等引起。其病机为湿热结滞肠内,气血瘀结肠内,聚而成痈[1-2]。在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理气散瘀、利湿消肿为主。方中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牡丹皮、桃仁、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穿山甲、乳香、没药消痈散结、祛瘀止痛,薏苡仁、黄芪托毒排脓。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和营祛瘀、消痈散结、舒郁定痛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方中活血化瘀可使病变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气血运行通畅而使诸症缓解[3-4]。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疗程、避免手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
【参考文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王成双.阑尾炎术后输液滴速过快致阑尾周围脓肿1例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63-64.
[3]刘 异.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79-280.
[4]张忠国.活血化瘀法在创伤治疗中的作用[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