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ICU中应用胸腔阻抗法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2014-11-22 01:01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ICU中应用胸腔阻抗法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毕业

摘要:

在ICU通过漂浮导管可以及时掌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籍此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因为与其创伤性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材料费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1]。

 

作者:施乾坤,穆心苇,牛永胜,张少华

在ICU通过漂浮导管可以及时掌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籍此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因为与其创伤性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材料费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1]。新1代胸腔阻抗法(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具有操作简便、实时测量、测量准确[2]、可重复性[3]好等优点,我科应用此法对6例危重患者进行了监测,现总结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66~78岁,平均72±3.67岁,其中5例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1例为急性左心衰患者。

大学排名


  5例心脏手术后患者,术中均已经右颈内静脉留置漂浮导管,术后入ICU后即将漂浮导管与美国Baxter公司连续心排量监测仪以及惠普多功能监护仪相连接,同时按标准方法将患者与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仪(Cardiodynamic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an Diego,CA BioZ System,version 1.52)相连接,对患者进行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入ICU即刻起,在同1时点分别记录经有创方法测得的心排量(CO)、肺动脉楔嵌压(PCWP)和经无创法测得的心排量(CO)、胸腔液体容量(TFC),每5分钟记录1次,每个患者取40个时点,5例共200个时点。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相同方法将患者与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相连接,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小时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血压(BP) 、每搏量(SV)、胸腔液体容量(TFC),加速度指数(ACI); 经左锁骨下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每10分钟记录1次所测值。
  所有记录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5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两组C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两组PCWP与TFC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

1、CI(有创)=3.00±0.43 Llmin-1lm-2,CI(无创)=2.96±0.50 Llmin-1lm-2,r=0.893,p<0.001,表明两组数据相关性好;t检验:p>0.05,表明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CWP=16.12±0.86 mmHg,TFC=42.3±1.29 kohm-1,r=0.575,p<0.001,表明两个指标相关性好,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应用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改善术后早期的高危患者和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但其放置过程是创伤性操作且费用昂贵,美国每年有超过60万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应用漂浮导管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额外增加[4]。因此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它与患者连接方便,无需担心给患者带来创伤,且患者乐于接受,费用相对低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目前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有两种,1是胸腔阻抗法,2是CO2重复呼吸法。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测量原理[5]是: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阻抗且可以进入深部组织,从而反映内脏血流的容积变化。随着心脏收缩和舒张活动,主动脉内的容积随血流量而变化,故其阻抗也随血流量而变化。心脏射血时,左心室内的血液迅速流入主动脉,主动脉血容量增加,体积增大,阻抗减小;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弹性回缩血容量减少,体积减小,阻抗增大。因此胸腔阻抗将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发生搏动性变化。自20世纪60年代Kubicek为美国太空总署研制出世界第1台应用胸腔阻抗法的血流动力学检测设备至今已发展了30余年,新1代胸腔阻抗法采用数字化阻抗信号定量技术(DISQ)将对其相应的阻抗变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可自行感知阻抗信号的增益,以提高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和更新性。它可以连续同步显示生理指标,有助于对心、肺、组织灌注和氧合3大功能进行完整而系统的诊断。这样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可能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摘要:

在ICU通过漂浮导管可以及时掌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籍此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然而,因为与其创伤性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材料费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1]。

[1]  

    上一篇: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药物治疗的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