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M胆碱能受体对感染性休克肺静脉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娜娜 张张锦锦
中中国国医医科科大大学学盛盛京京医医院院麻麻醉醉科科
感染性休克时体循环高压而肺循环低压,这表明体循环血管和肺循环血管有
所不同.肺静脉是肺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性休克时产生各种炎症介质作用
于肺静脉,使肺静脉的张力发生改变,这对于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的形成有重要
作用.
肺静脉是迷走神经进入左心房的入口,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肺静
脉上的胆碱能受体对肺静脉的舒缩产生影响,肺静脉中的胆碱能受体主要是毒蕈
碱受体,由于毒蕈碱受体的亚型和分布不同,其生理学作用也不同.
1. 肺静脉
与体循环相比,肺循环有其自己的特点.而肺静脉与肺动脉之间的结构差异
不明显[20].在感染性休克时,体循环低压而肺循环高压,这说明体循环血管和肺
循环血管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结构上也表现在功能上.肺循环高压
时,不仅肺动脉收缩会影响肺血管阻力,由于肺静脉的结构与肺动脉相似,因此
肺静脉对肺血管阻力也有影响.感染性休克时释放的各种炎症介质作用于肺静脉
会使其产生收缩,从而增加了肺血管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
肺血管的神经支配不如体循环丰富,主要的神经支配有肾上腺素能神经,胆
碱能神经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肺静脉的神经支配不如肺动脉丰富,但
肺静脉是迷走神经进入左心房的入口,因此感染性休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
碱对肺静脉的舒缩会产生影响.乙酰胆碱在肺静脉上作用的主要受体是M受体,
下面介绍1下M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 M胆碱能受体
1. M受体的分子结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M受体[6]是1种糖蛋白,分子量约51~66kD,由460-5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不同亚型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在结构上也具有共同的特点:单链糖蛋
白跨膜7次,形成4个细胞外区域(01—04),7个跨膜区和4个细胞内区域(i1
1i4),其N端位于细胞外,C端位于细胞内.受体与配体的结合位点在膜外侧
由7个跨膜域封闭成环状结构的裂隙中.其中T MⅢ,Ⅵ和Ⅶ富含大量疏水氨基
酸,是与乙酰胆碱结合的部位.相比较而言,各亚型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连接
TMV和TMⅥ之间的胞浆环,这是1个向膜内伸出的具有157~240个氨基酸的环,
在胞浆内形成1个柱状的α螺旋结构,M受体就是在此与G蛋白结合,此环结构
的不同导致激活不同的G蛋白,从而引起了不同的生物效应[7].
2. M受体的分型及各亚型的分布
毒蕈碱受体可以分为4个亚型(M1-M4),有5个同源基因编码(m1-m5).M1
和M4受体主要分布于脑,M2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脑和平滑肌,M3受体主要
分布于腺体,脑和平滑肌.M1,M3和M5亚型与G蛋白中的Gq/11偶联,激活效应
蛋白磷脂酶C,被称为M1组;而M2和M4与Gi或Go偶联,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被称为
M2组[8].各亚型由于分布位置不同,其生理学功能也不同.肺血管中的M受体的
分布也与种族有关.Walch[21]等指出在肺静脉内皮细胞中主要存在M1受体,并指
出M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对于减轻肺循环高压意义非常大,在肺静脉平滑肌中没有
证据表明存在M受体,但需要注意的是Walch等研究的肺静脉标本主要来自从肺癌
中华麻醉在线 http://www.csaol.cn 2007年9月
患者中取出的,癌症或化疗药物对肺血管可能有影响[4].丁学琴等指出在狗的肺
静脉平滑肌中主要存在M3受体.Walch L[21]等指出在兔的肺血管收缩中主要是M1
受体起作用,舒张作用主要是M3毒蕈碱受体亚型起作用,很少有人研究肺静脉中
的M受体分布.由于肺静脉中的M受体分布具有种族依赖性,因此将动物实验的结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果用于人类时需要特别谨慎.
3. M受体的信息传递
M1组受体主要通过Gq/11(对百日咳毒素,霍乱毒素不敏感的G蛋白)激活蛋
白激酶C,使膜结合的磷酯酰肌醇4,522磷酸(PIP2)分解为肌醇1,3,423磷酸
(IP3)和甘油2酯(DG).2者作为胞内第2信使,分别激活IP3/Ca2+和DG/PKC两
个信号传递途径.前1途径中,IP3作用于内质网上与Ca2+通道偶联的IP3受体,开
放Ca2+通道,使Ca2+从内质网流向细胞质,也可开放细胞膜Ca2+通道,使细胞外Ca2+
流入细胞内,最终导致胞内Ca2+浓度升高.Ca2+作为另1种第2信使与钙调素结合,
激活蛋白激酶(PKC).后1途径中,DG直接激活PKC,引起效应蛋白磷酸化,产生生
物学效应.M1组受体也可通过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引起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
等效应,还可经Gp使Ca2+依赖性K+和Cl-通道开放使心脏窦房结细胞膜超级化,反
应性下降,自律性降低.M2组受体与Gi/Go(对百日咳毒素不敏感,霍乱毒素敏感
的G蛋白)偶联,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水平下降,蛋白激酶A(PKA)活性降低,
产生抑制性效应,心脏收缩力降低就是通过此途径产生的.激活M2组受体还可以
引起非Ca2+依赖性K+和Cl-通道的开放,使细胞膜反应性降低,这可能是平滑肌自
律性改变的原因.
3. M受体对肺静脉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乙酰胆碱对血管平滑肌具有两种作用(收缩或舒张),这与平滑肌细胞和内
皮细胞中受体的作用有关[9].在正常情况下,M通过两条途径调节肺静脉的.其
1,M受内皮依赖性NO的调节松弛肺静脉,它是具有能舒张肺血管的胆碱能受
体之1,当内皮剥脱或用NO合成酶抑制剂,M受体的血管舒张作用消失[10];其
2,肺静脉平滑肌上存在M3受体,乙酰胆碱与M3受体结合可直接收缩肺静脉血
管平滑肌产生收缩血管作用.
1. 血管内皮细胞中的M受体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11,12],乙酰胆碱诱发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