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耳穴贴压 取穴 遗尿 中医药疗法
2005-03—2008-02,我们运用缩泉丸合桂枝汤加耳压治疗小儿遗尿症6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均为陕西省平利县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患儿,男36例,女29例;年龄5~12岁,平均8.5岁, 5~7岁47例,7~12岁18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定诊断。尿常规检查,肾、输尿管、膀胱B超检查正常;脊柱、骶尾骨X线片无异常;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均正常。排除因泌尿系统、脑及脊髓等病变引起的遗尿。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内服治疗
予缩泉丸合桂枝汤加减。药物组成:山药15 g,桂枝、白芍药、乌药、益智仁、甘草各9 g,白果6 g,桑螵蛸10 g,生姜2片,大枣3枚。肾气不足为主,加覆盆子、五加皮、淫羊藿、芡实;阳虚肢冷加补骨脂、韭菜子、沙苑子等;脾肺气虚加龙骨、牡蛎、五倍子、黄芪、白术、茯苓等;肝胆湿热加龙胆草、薏苡仁、萆酢⒛就ā⒑衿印⒒瓢氐取C考了煎2次取汁约200 mL,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食物,剧烈运动。
1.3.2 耳穴治疗
主穴:神门、交感、尿道、内分泌。配穴:肾气不足加肾、膀胱穴;脾肺气虚加脾、肺穴;肝胆湿热加肝、胆穴。耳压王不留行,双耳交替,每次1侧,每周换药1次。并嘱咐家长在患儿每餐后为其按压耳穴3次,每次3~5 min。
1.3.3 疗程
5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1]
治愈:夜间能自主排尿,未再遗尿;好转: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唤醒排尿;无效:遗尿无变化。
2 结 果
本组65例,治愈40例,占61.5%;好转16例,占24.6%;无效9例,占13.8%。总有效率86.2%。
3 体 会
遗尿在幼儿期发病率较高,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中医学认为,膀胱职司小便。若小儿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而发生遗尿。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亦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金匮翼》云:“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也。”缩泉丸合桂枝汤则调补脾肾、温阳化气,使脾、肾得约,膀胱气化有度,制而有约,达到脾肾健、水道调、止遗溺之目的。缩泉丸温肾散膀胱寒气,补肾健脾,固涩夜尿,使膀胱约束有权,温肾驱寒,缩尿止遗。方中益智仁温肾纳气,暖脾摄津,固涩缩尿;乌药温散下焦虚寒,以助膀胱气化,固涩小便;山药健脾补肾而涩精气。桂枝汤中桂枝、白芍药、甘草相合,能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通阳化气,阴阳互化,使肺卫不外泄,营阴能内守,可调和脾胃,肺为华盖,与膀胱为表里,起到强健脾肺的作用;生姜、大枣暖胃补中滋脾,可鼓舞脾胃生发之气,温化水饮之功。二方合用可补肺滋脾、暖胃散膀胱寒气,则遗尿可愈。白果收涩而缩小便;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覆盆子、五加皮、淫羊藿、芡实等有固肾补脾缩尿,化湿壮阳;韭菜子、补骨脂、沙苑子温脾固肾缩尿,补肝肾,暖腰膝,固摄缩尿;龙骨、牡蛎、黄芪、白术、茯苓、五倍子等能收敛固涩缩尿,补气固表,益卫升阳,健脾安神燥湿,理脾渗湿,泌别清浊,化达决渎之气,复中州运化之职;龙胆草、薏苡仁、萆酢⒛就ā⒑衿印⒒瓢厍迦仍锸,健脾胃,利湿浊,行气利肝胆,共助热泄湿除、三焦升降有序、水道开阖有制之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于耳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密切联系,耳压王不留行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通过神经反射调节机体功能状态,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与药物起协同作用,以提高和巩固疗效,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