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将我国的工程建设推向高峰期,与此同时,建筑市场中各种违法违规现象更加突出,大部分问题都产生于招标投标环节。其中,串通投标行为由于其隐蔽性强的特点越发猖獗。本文在介绍我国招投标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串标的形式、危害,并在分析国外防治建筑工程串标行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对串标行为的解决方法。
1980年国务院在《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 提出了对一些适于承包的生产建设项目试行招投标方法,我国的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从试行、推广到2000年颁布实施《中华人名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多年的经验证明,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建筑招投标制度,对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保障国有建设资金的合理利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串标行为原因分析
由于工程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的道德诚信缺失,工程建设项目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行为,串标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串标多发生在施工和设备采购招标过程中,即利用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或者投标单位与投标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投机行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对本毕业论文由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整理提供所进行的投标工程项目串通”合作”,对招标项目中的一个或几个标段采用一致性报价,压价或者抬价排斥其他投标人,达到损害竞争对手利益或者控制中标结果的不正当目的,这种投机行为已经严重危害了招标单位和其他投标单位的合法权益,妨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的运行,招投标制度失去原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而流于形式。串标行为的产生是其隐蔽性强等特点和社会腐化风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给了投机者钻空子的机会,目前社会上频频曝光的串标案件更是给了招投标监管人员警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刻不容缓。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