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初探(2)

2013-05-20 01:19
导读:灵感 ,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知识打下基础。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隐喻、类比以及建模来吸纳新
灵感,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知识打下基础。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隐喻、类比以及建模来吸纳新知识,并逐渐培养自己运用新知识拓展独具特色的经验与策略的能力。在课下,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以及论文的形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教师、同学沟通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如演讲、辩论、讲座、项目实习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三)有效利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能帮助个人储存、组织知识资源,方便与他人之间共享与协作。一般可以采用树形文件夹的方法构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它的特点是完全个性化设置,个人独立管理、自由调整,但功能过于简单。现在开发的专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在功能上扩展了许多,如网络日志blog。Blog基于网络,采用类似个人网站的表现形式,通过简单的张贴,将日常的思想精华、个性化的知识以及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进行链接,以“帖子”的形式发布在互联网上。④

    blog 技术门槛低,对于高职生来说,不需要太多地考虑技术限制。学生利用blog数字化学习笔记,可以随时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和思路记录下来,减少了知识信息的流失。同时,blog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形成一种师生交流与互动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其他一些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INota、维基百科Wiki、概念地图等都比较方便、灵活,在功能上也各有千秋,支持自动编码、自动分类索引、自动搜索/过滤等,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要,从现有的管理软件中遴选出适用于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四)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架构

    知识系统架构,简单地说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系统的知识架构有助于有效地储存和未来快速索取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构建合理的知识系统架构,首先,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以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方法。其次,选择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有助于储存、组织、标记、注解、共享与他人协作知识资源。最后,建立个人的知识库。在完成个人知识系统构架的初始设置后,知识管理的最大难度在于“持之以恒”,即在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对个人知识库进行更新和维护,根据个人需要增添新的知识,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知识。当然,不能只关注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知识能量的释放。

    (五)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双模型结构

    搭建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有利于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模型,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其方法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型有两种,一种是“信息一知识”模型,一种是“独立模型”,如图2所示。在“信息一知识”模型中,知识的产生是依据“数据一信息一知识”的顺序进行的,知识解决方案处在数据、信息、知识结构的最顶层,学生将信息综合之后得到知识,反之,知识分解为信息(当知识被解释了之后,它就成了信息)。在“独立模型” 中,学生并不需要信息层来作铺垫,也能得到一个知识管理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学生有疑难问题需要解决,他可以从现有的信息系统中去寻找答案,但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系这方面的专家,直接和专家进行交流,向专家寻求帮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实际应用中,“独立模型”注重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以及分享知识的环境;而“信息一知识”转换模型则注重建立一个人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以便人能够从信息系统中总结出知识来。如果学生要获取和分享的是隐性知识,应选用“独立模型”;如果要获取的是显性知识,那么“信息一知识”转换模型更为合适。

    总之,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生涯的成功都是极为重要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它涉及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比较复杂的因素。在实践中,高职学生可以总结个人知识管理有效的方法,并多与他人交流,在知识运用和创新上找到更多机会,更大程度地发挥出个人的价值。

    [注  释]

    ①黄娟。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05,(6):18-21.

     ②李其港。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体系的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6.

    ③[法)查尔斯·德普雷,丹尼尔·肖维尔著,刘庆林译。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杜,2004.70-71.

    ④孙莉。浅谈Blog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5,(7):104—105.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5-36,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杜明,李向东。个人知识管理及应用初探[J].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4):192-193.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求职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