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如何预防篮球运动员的“怯场”

2013-06-26 01:1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如何预防篮球运动员的“怯场”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通过对比赛中篮球运动员“怯场”的表现及其

【摘要】通过对比赛中篮球运动员“怯场”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探讨了比赛中“怯场”的心理,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怯场;措施 
  篮球运动是一项激烈、复杂多变的活动,往往在比赛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情绪异常、胆怯、烦躁、害怕困难、意志消沉、反应迟钝、自控能力减弱等等现象。所有的心理活动异常激烈,超过了平常训练条件下的紧张程度,使队员在比赛中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战术水平。运动心理学把这种理象叫做“怯场”。 
1 “怯场”心理的表现 
   “怯场”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它在比赛中每个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1.1 赛前的心理表现 
1.1.1 焦虑症状态 
表现在心理方面为:提心吊胆,担心害怕,左思右想的全是竞赛,注意力涣散,急燥易怒,头脑昏沉和兴奋过度等。表现在行为上为:坐立不安,手脚哆嗦和动作僵硬。 
1.1.2 抑郁症状态 
    这种状态表现为:对竞赛抱消极、逃避的态度,没有竞赛的愿望,对竞赛打不起精神,意志消沉,注意分散,对自己运动能力发生怀疑,动作呆板,食欲和睡眠不正常等。 
1.1.3  虚假自信状态 
    主要表现为:口头上有信心而在内心实际上缺乏自信心,并害怕在竞赛中失败。 
1.2 赛中的心理状态  
1.2.1  亢进状态 
  求胜心切,自我表现,超强刺激,兴奋点过于集中,不易转移,过分激动,动作不协调,失误增多,动作质量差,造成技术发挥不稳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2.2  恐惧状态 
    因对手实力强,对比赛缺乏信心,关键比赛怕承担责任,患得患失,过度紧张,动作僵硬,注意力失调,技术水平发挥失常。 
1.2.3  松懈状态 
实力高于对手时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缺乏准备,认为比赛不重要,导致思想松懈,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随便,技术错误多,急燥时就相互埋怨,使技战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 
1.3 赛后的心理状态 
  竞赛后运动员无论是胜负,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它对运动员赛后训练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而言,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可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 
1.3.1  胜利者的心理状态  
    表现为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轻视他人,对今后的训练漠不关心,产生懈怠、松懈、疏忽的状态, 
1.3.2 失利者的状态 
    对失败持消极态度的运动员,也表现出委屈失望、埋怨、一蹶不振、丧失信心,对周围的同伴,以及该项运动不感兴趣,甚至不想打球。 
2 “怯场”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任何心理表现,总是由其相应的动因引起的,比赛中的“怯场”也不例外。它的规律随着动因的不同各有差异。 
2.1  主观因素 
2.1.1  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多数篮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属于强型,并且较集中在活泼型和安静型之间。所以,相同的客观条件,不同神经类型的运动员,所引起的心理变化也不同,如兴奋型的就容易“怯场”,而安静型和抑郁型不容易产生“怯场”。 
2.1.2 掌握技术水平的熟练程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运动员熟练掌握技战术,是运动员临场心理的坚强后盾。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战术的基础与熟练运用的能力,运动员在场上不可避免会出现“怯场”。 
2.1.3 自信心 
  自信心应建立在以平时的科学训练,技术的熟练掌握,丰富的比赛经验,尤其是比赛成功的感受基础之上,另外,它也与赛前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分析和掌握有关。如果缺乏自信心,则会导致心理活动过程的混乱,影响技术实力的发挥,从而招致比赛的失败。 
2.1.4 适应能力 
    篮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由2个方面构成:(1)身体适应能力;(2)精神适应能力。它们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临场心理状态。如果运动员对比赛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刺激和干扰缺乏机体应变和精神上自我控制能力,则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心理“怯场”。

2.2  客观因素 
2.2.1  竞赛规模愈大,面临任务愈重要,运动员赛前情绪体验愈强烈、深刻,在比赛时愈容易出现“怯场”。 
2.2.2  比赛的环境 
  比赛往往是在不习惯的条件下进行的,由比赛场、设备、气候、观众的倾向性和裁判员等组成的环境因素,都将对运动员临场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压力,使他们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紊乱,从而影响他们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2.2.3  教练员的言行、举止 
  教练员的言行、举止对运动员心理影响也很大。当场上队员出现失误时,教练员对其责怪,甚至讽刺,这种举止失态的消极情绪严重地感染了运动员,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一种不良的心境,使一时的失误变成长时间的“怯场”。 
3  预防“怯场”的措施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为了防止比赛怯场现象的出现,或者在其出现后减缓它的程度,使运动员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克服比赛中的“怯场”,可采用下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赛前环境 
   对比赛对手、环境条件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选择出克服困难的具体方法,使训练内容尽可能与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相似,以免被意外情况搞得心烦意乱或焦虑不安,使运动员习惯于比赛的特殊环境,提高运动员临场的适应性。 
3.2  正确的自我评价,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 
     对未来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充分估计,不能把对手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也不能因对手的强大而失去信心。要建立正确的比赛动机和良好的比赛作风,使自己拥有一种稳定的情绪。 
上一篇:浅谈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特色产业 下一篇: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