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非主体性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2)
2013-10-22 01:05
导读:三、讨论 为何这些学生对周围的学习从课程、课时、教法、评价到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满从而引起其学习的焦虑?笔者认为,这首先与时代的大环境有
三、讨论
为何这些学生对周围的学习从课程、课时、教法、评价到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满从而引起其学习的焦虑?笔者认为,这首先与时代的大环境有关。从宏观上看,我们的正处在后现代思潮的强烈冲击之下,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倡导平等对话、强调开放与创造、否定中心与等级、重视差异与多元化、注重培养人的探索创新精神。处于后现代语境中的大学生要求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学习资源与机会上追求平等、在学习方法上突显差异、在
自我评价上要求高扬自我的主体价值,而现实的教育教学显然还不能在这些方面让学生满意,焦虑由此产生。
就课程设置来说,我校课程设置的理念基本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将综合英语类、技能类、语言应用类、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无论是基于的课程,还是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但我校一级起点的学生大学英语课仍强调统一性、标准性,缺乏个体性和多样性。后现代课程专家多尔曾明确指出,后现代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他认为,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都是开放性的形成过程,不断地进行着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自组织”或自建构的调整,那种封闭的、永恒的、稳定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显然不符合后现代教育的特性。而长时间的课堂学习是引发一级起点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丰富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和专业英语课,课时安排上减少课堂的集中学习时间,增加自主学习时间。
教师在课程上的点名、提问、负面评价等教学方法也会导致学生焦虑。传统教育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但在后现代思潮洗礼下的当代大学生要求平等、对话与交流,时时处处要有“人”的尊严与个性。后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多尔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是“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这种受欢迎的教师角色需要教师“赋权”给学生,但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不懂得如何“赋权”。显然,有些教师自身也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之中,而学生的焦虑只有在教师自觉退出自己崇拜的“宏大叙事”之后才能慢慢退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新课程改革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当前,我校在视听说课上引入了形成性评价,基本为学生所接受;在综合英语课程评价中,以30%作为平时成绩,包括练习、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但存在教师在成绩分配上不清晰等问题,不能真正体现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学生对此有着更高的期待,如“把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考虑进去”“考虑其专业背景以确定相应的检测标准”等。学院、
体育学院的学生就难以应付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授课内容和试卷难度。
四、结论
新课程改革对大学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以突出个性化教学。许多重点院校已经将其对应成一级、二级、三级的教学模式。一级教学模式最简单,没有相关的配套课程和自主学习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般要求”已被理解成最低要求或没有要求,因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焦虑现象较为普遍。考虑到我国广大地区英语教学水平还比较落后,农村大学生往往成为一级教学的主要对象。总之,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为,突出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外部为大学生英语学习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环境,是消除学生学习焦虑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韩云洁,张海峰.后现代视域下的课程观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3]史许福.中国语境下的后现代主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线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张群明,金瑶梅.后现代语境中的教育理念[J].与实践,2008(3).
[6]Horwitz.E.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Scale[J].TESOL Quarterly,1986(20):559-564.
[7]Horwitz.E,Young.D.Language Anxiety: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91.
[8]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9]MacIntyre,P&Gardner,R.Methods and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Anxiety and Language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anguageLearning,1991(4).
[10]Oxford,R.L. Anxiety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New Insights[A].In J.Arnold (Eds.).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