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2)
2013-10-23 01:12
导读:五、交际教学法的优化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主体为主导。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控制者(controller)、评估者(accessor)、组织者(organizer)、提
五、交际教学法的优化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主体为主导。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控制者(controller)、评估者(accessor)、组织者(organize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和资源(resource)。我国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是从头讲到尾,学生很少有表达的机会。在实施交际教学法时,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由主体变主导。由课堂上从头至尾的讲授转变为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交际活动,控制课堂教学进度,对内向胆怯的学生予以积极鼓励、提示,使其积极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同时巧妙地避免少生主宰课堂交际活动的现象并保证不挫伤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注重结构性知识与功能性知识并重。
交际教学法在弥补结构教学法对语言运用的忽视的同时又淡化英语语言的结构性知识。即过于注重意义而忽视了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实际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是同等重要的,彼此不可偏废,因为语言意义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形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偏颇了哪一方最终都不能实现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因此,需要同步重视语言习得的结构性知识和功能性知识。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交际活动。
交际教学法的核心是交际活动,通过双方、多方交流来学习语言。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如英语基础、个性特点、教学条件等,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课内外交际活动。1.课堂场景设计。教师要提供给学生真实、丰富、多样化的情境,如:实际生活情境、想象情境等。使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英语,而不是仅仅进行简单的句型操练。2.交际范围的多样化如单人、双人、小组等不同范围内实施英语交际和交际所用语料的多样化如
笑话、趣闻轶事、歌曲和影视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良好的外语课外学习、课外活动环境和其它学科的外语应用环境是课内交际语言教学的有益补充。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四)教师要重视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一定的文化而独立存在。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单凭具备语言能力,而不了解文化差异,不具备语用能力,依然是不能顺利、完全地进行交际活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价值,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教学,在交际型教学法的实践中适时进行不同文化的分析比较,避免以本国文化的思维定式去套用目标语。唯有如此,外语学习者才能培养和发展符合英美
社会文化、规范和习俗的交际能力。
(五)学生要积极转变课堂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要变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在交际教学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体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表达、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任何关于学习的需求都应尽可能得到满足。另外,学生还应成为“信息反馈者”。比如,学生应就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是否可行等向教师进行反馈,以便教师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交际教学法的效用。
六、结语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交际教学法这一教学理论,有着其自身的利与弊。在大学的过程中,扬长避短,通过多种优化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交际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场景中主动学习,逐渐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太铨.交际教学法述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束定芳.论外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外语学刊,1993.
[3]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出版社,2001.
[4]吴静.关于使用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四川
教育学院学报,2006,(5).
[5]辛斌.交际教学法:问题与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4).
[6]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7]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马亦工.交际教学法理论与课程设计[J].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