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口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论文摘要】当今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成为我国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教学法强调在任务的实施中调控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从而解决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增加,社会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在2007年以文件形式正式下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司,2007)可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始终是中的难点和重点。而任务教学法强调在任务的设计中对句式结构和交际意义的并重,在任务的实施中调控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从而解决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1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学法的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的新发展,它是基于前苏联学Vygotsky(1962)的语言与学习理论提出来的(鲁子问,2002)。任务教学法是指通过一系列语言学习活动,使用目标语或解决问题、或达成一致意见、或重组信息、或产生具体结果,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用一系列认知和交际程序实现语言习得。它的发展和完善得益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外语教学等理论的支持,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所谓"任务"(Task),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Nunan(1989)认为任务是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学习活动。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成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即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语言学习的"任务"归纳起来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作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任务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中要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把任务的完成作为重点;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Skehan,1996)
2.2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任务型语言教学教育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的替代物。
(2)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并将真实的语言引入学习的,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
(3)任务型教学法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习交际,并从更广的层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大学排名
(4)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
(5)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同时还指出课内语言学习应该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法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
3.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著名学者Skehan(1996)提出任务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加以调整与控制。如果任务选择恰当并加以有效地实施,它将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保持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平衡。
3.1任务前。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确定符合学生口味的任务话题,与学生共同参与任务的制定。设计任务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对于整体水平高的同学授课各项任务的标准可适当提高;对于某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任务的难度及评价标准就需要相应降低。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交流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准备好要了解的信息,并在交流中尽可能地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同时还要告知学生有关口语交流的策略,如:积极回应对方,使用补白词,迂回、回避、求助、借助形体语言,掌握常规套话等(程晓堂,郑敏.2002)。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进行调控,科学设计和实施任务,使学生的注意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2任务中。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使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让学生处于需要完成任务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强化学习兴趣与动力,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在学生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要适时设计一些略高于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任务活动,以鼓励学生不断挑战现有的语言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形式上采用如小组问答(question and answer)、角色扮演(role play)、复述故事(story-telling)、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脱口秀(talk show)、短剧表演(drama show)等等。活动应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既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可锻炼学生驾驭不同场合的能力。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获得自主地发展。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都是要以语言交流为基础,创造各种语言条件和教学环境,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3.3任务后。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后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Jeremy(2000)在《怎样教英语》中明确指出口语教学活动旨在传授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学习语言的特定部分,要求学生随机运用掌握的语言来完成口语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给予学生综合的评价。在点评中,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多做努力。其次,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任务后阶段,指出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在分析、反省和中稳步提高语言能力。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结束语
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任务教学法是口语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使学生掌握了说的技能,达到了学习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 J. 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Nunan, D. 1989, Design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Vygotsky, L. 1962, Thought and Language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4]程晓堂,郑敏. 2002. 英语教学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鲁子问,2002,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简述[J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