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高校就业体系现存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制度不健全
各高职院校都有就业指导工作机构,但缺乏系统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毕业生离校前管理育人工作,而且是全过程的工作,应建立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从学生入校抓起,结合“三自”教育功能,结合专业特点、就业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建章立制,完善就业指导与就业管理体系。
2.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真正让就业指导“讲课堂”的为数不多,且仍沿袭传统“我讲你听”的课堂形式,不仅缺少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教材,也缺乏专业化、专家型讲师。就业指导安排的时间明显滞后,往往安排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年,甚至是在“双选会”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狭隘,形式单一,仍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阶段,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3.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质量不高
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很大的队伍,这个队伍建设质量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学校就业指导的工作发展,影响到学生就业观念形成和对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学校今后的发展。因此,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很重要也很关键。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队对此没有引起重视,因而队伍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
4.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较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着招生难、生源差等问题,“重招生、轻就业”思想比较严重,对毕业生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关注太少,仍然没有完全实现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整个就业工作还没有深入,停留在表面。
建立高效就业指导体系的几点建议
1.完善就业工作指导机制,多方位多角度审视就业
就业领导机构是学校就业工作的核心骨,一个好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关系到学校的命脉。学校要对招生就业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在专业教学和学生工作体系中衍生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系统。招生就业指导处在分管副院长领导下,代表学校全权行使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职能。系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对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负责;各系分管教学副主任、分管学生及就业副主任对系主任负责;由各系组织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和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将就业工作纳入学生工作考核管理,每学期对各系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排序,考核排序结果与各系绩效总收入及系领导业绩评价挂钩。
充分发挥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务实性,建立就业指导的互动机制。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是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基石,是传承教育气息、体现人文关怀、沉淀底蕴最直接、最根本的基本环节。
2.提高就业意识,把就业与招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对一般的高职院校而言,生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业形势好是招生生源的保障,招生的生源质量高则有利于就业,两者相辅相成。我们不能一味地重招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要切切实实抓就业,并落实到实处。将就业与招生纳入学校党委工作要点,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动员全校员工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