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如何提高财会课程的课堂参与度(2)

2014-04-28 01:08
导读:3.3方法的分层教学过程要承认个体差异,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分类,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

    3.3方法的分层教学过程要承认个体差异,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分类,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在提问时,教师也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

    4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力保证

    4.1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进行启发式教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4.1.1善于设疑教师在备课环节里,应按教学内容及学生层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适度性。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在关键处设点;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在看似矛盾之处设点;在容易引起联想、想象处设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

    4.1.2善于解疑教师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让学生心凉了半截,积极性荡然无存。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即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用不着发火,可以说:“好,你先坐下,我想你可能是太紧张了,其实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下面我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请你注意听一听好吗,”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

    比如,在《基础》课程讲授中,讲解利润构成时,先讲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再讲其他业务利润的构成,最后讲解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为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做好铺垫准备,紧接着就提出“为什么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利润”而“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另营业外利润”这一问题,留出一定时间请学生思考讨论。在认真思考、各抒己见、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推理出一个结论,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因为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不配比,所以不存在营业外利润,从而凸显提问的启发诱导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2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在财会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行实践性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拓展学生参与渠道,加深学生印象。主要方式有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4.2.1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会计学教学中讲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我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家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与签订一,规定该企业将其一项在建工程以2000万元的价格卖给银行,取得货币资金2000万元。实际该项在建工程价值500万元。三个月后,该企业又与银行签订一合同,规定企业以2000万元的价格买回上述在建工程。”结合该案例,经过和学生一道分析讨论,最后得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懂了才有兴趣学下去。

    4.2.2模拟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若是老师只注重把要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教给他们,他们会觉得老师讲课喋喋不休,所讲内容不知如何使用,很难集中精力听下去。因此,在讲授有关知识前,一般把要介绍的知识分为两个部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基本理论要向学生介绍清楚,基本操作则要反复练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这样既可避免教材的枯燥无味,又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会计教学中讲授“记账凭证”一节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三种类型的记账凭证拿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这三种记账凭证出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并让学生根据实际业务填制记账凭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以致用,提高了学习兴趣,知识自然就容易掌握了。

    4.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心研究证明,人们在学习知识时,如果只靠听,3小时后还能保持70%;只靠眼看能保持72%;视听并用,则能保持85%以上。而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能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的处理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会计学“收入的核算”一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企业日常活动中取得的各种收入,按标准进行分类,将其归属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业务操作中的规律,哪些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哪些记入“其他业务收入”,掌握其区别。突破了收入分类这个教学难点,把收入来源,显示得一清二楚。这样处理比在黑板上板书要明晰得多。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研究如何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正确选择适合自己讲课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真正体现出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情绪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财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