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基于专题围绕教学重、难点整合资源,组织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在透彻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专题相关的研究新进展及热点,使其与教材内容相整合,形成专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学习,并利用导图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完整地把握教学内容。
3.选择媒体,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制作课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教学媒体。结合学生特征和媒体特性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
4.主导一主体,任务驱动。“主导一主体”师生关系的确立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互动效果,促进学习者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围绕专题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学习活动,加强互动、协作,师生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学习活动的组织,譬如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活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后,结合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并明确提出任务要求,以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辅导,培养其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
6.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应改变过去重视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观,采取多种评价形式,考虑多方面的评价内容,综合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形式可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业情况、新理念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期末考核等;允许学生和同伴参与课程评价,以实现评价的客观、全面、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