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化学史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2)

2014-07-08 01:28
导读:通过讲述这样不朽的传奇故事,学生不仅理解了苯的抽象结构,也深刻领悟到苯分子结构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科学家们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忠于实验,

  通过讲述这样不朽的传奇故事,学生不仅理解了苯的抽象结构,也深刻领悟到苯分子结构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科学家们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忠于实验,勇于探究的必然结果,这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并迸发出学习化学的热情。
  3 通过化学史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是有效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且必要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试验由两个步骤组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不是对象的自然变化,而是人造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认识对象的客观性质,对实验作出解释,而解释的前提是理解。同科学观察一样,科学实验也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理解,切忌主观主义。
  例如:1822年,在著名化学家巴拉尔发现元素溴的前四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收到德国商人给他的海藻灰的滤液,分析这瓶浸泡过海藻植物的溶液成分,借助当时李比希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通过化学分析实验,从这瓶液体中发现新元素溴。但是,李比希在没有做任何系统详细的实验情况下,只用眼睛观察,就急于下结论,认为瓶中之物是氯化碘,然后随手将这瓶液体放入实验柜里,这一放可就是四年。1826年,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宣布,发现了新元素溴这种元素性质介于氯和碘之间,这一重大发现震惊了化学界。李比希看到了巴拉尔的报告以后,立即想起那四年前被他放进实验柜里的氯化碘,他急忙翻箱倒柜,把那瓶棕色液体找出来,认认真真的做起化学分析实验,确定这瓶棕色液体既不含氯,更不含碘,也绝非他所猜测的氯化碘,这正是巴拉尔所发现的新元素溴。如果四年前李比希采取严格的科学态度,认真通过实验分析那瓶棕色液体,那么发现元素溴的不是巴拉尔,而将是李比希。也许那时他只要通过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不轻易下结论,这个重大的科学发现不会与他失之交臂。
  通过结合化学家的真人真事进行化学史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重视化学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没有通过实验之前,绝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能用肉眼代替实验。从而在思想上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观察、科学谈究的过程,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4 通过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则需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人张载这句话指的是,做学问必须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从事科学研究,问题意识极为重要。只有敢于怀疑,勇于向所谓的权威提出不同意见,勤于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才有可能提和明确存在的问题。因此有人说,质疑是探求发展真理的前提和基础。将化学史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怀疑精神。每个化学史上伟大的发现,或多或少都起源于怀疑精神,质疑或许有时也会有出错,但是,只有经过千百次的锤炼,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探寻真理,才有可能获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因此,只有在怀疑中学会思考,才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怀疑派化学家波义耳如果没有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敢于怀疑的创新精神,便不可能促使化学从和炼金术中分离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化学家维勒、柯尔柏也正是因敢于怀疑“生命力”学说,先后合成尿素、醋酸,打破了“生命力”学说的神话,推动有机化学的迅速崛起。然而德国化学家李比西、维勒却由于一时的疏忽,使他们与溴、钒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遗憾终生;普利斯特里虽已发现并制出氧气,但受传统的“燃素学说”束缚,让真理从自己的鼻尖下溜走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质疑精神在科学发明和创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质疑提供了认识论的。如果学生们了解到科学史上许多当时的权威科学家,都曾犯过较为严重的甚至有些愚蠢的错误时,这难道不会大大增强他们质疑前人的勇气和信心。
  古罗马西塞罗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这个道理非常正确,西塞罗指出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而化学的历史则是化学学科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把化学史引进课堂,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实验科学的教育目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注释
  ①张日华.试论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周刊,2008(28):181.
  ②庞正龙.化学教育中渗透化学史教育的研究[R].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2007.
  ③孙建新.谈高中新课程化学史渗透教学的策略[J].广东化工,2008.34(10):124-127.
  ④宋付州.化学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山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3.
  ⑤张家治.化学史教程[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⑥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⑦郭保障.20世纪化学史[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探讨网络游戏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