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关键能力之SWOT分析与培养对策

2014-07-11 01:0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关键能力之SWOT分析与培养对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关键能力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


  摘要:关键能力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关键能力进行了剖析,以期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关键能力;SWOT分析;培养对策
  
  对关键能力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关键能力,在词源上含有“胜任”的含义,因此,笔者将关键能力的内涵归纳为:针对当今快速变化的,员工不仅能够胜任当前快速变化的工作,而且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而进行多种能力的整合。
  具备关键能力的雇员可从事多种工作,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新的专业知识。比如,借助于跨学科知识的帮助,一个受过中等的机修工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如安装中央暖气系统。一个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雇员,能以较快的速度学会使用新的软件,与顾客保持联系和处理客户信息。显而易见,一个拥有广泛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的人,具有提高自己和与其他专业同事沟通的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劣势 (Weaknesses)
  如果我们把一个员工的全部能力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意识、职业、职业态度、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等是隐性的。事实上,显性能力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是非常有限的;隐性能力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员工的发展,甚至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这种隐性能力即我们所说的关键能力。这就是关键能力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中的“水上部分”,因易于被感知和测量,是传统资源中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而深藏的“水下部分”,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往往是比较难于评估的,因而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相比而言,在水下的这一部分,虽然通常不容易被挖掘和感知,但在选拔人才时却最具有预测价值。如果员工的隐性能力能够得到足够的发掘,那么对员工的终身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机会(Opportunities)
  一个在技术上的人力资源代表了一定范围劳动力的潜力。科技的力量以及无所不在的信息交流,迫切要求教育系统对此作出反映。关键的因素是把新的思考方法和新的实践方法结合起来。当今的企业组织结构特征是信息科技的高度融合,同时也提出了改变信息交流的结构以及工作组织的要求。组织中层级的减少把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责任转移到了操作层次。不仅如此,全球化竞争、科技变革、自动化以及网络的应用,使得在原有层级下每个水平上的大量工人减少。工业的影响力扩大,同时降低了产品的生产,高层、中层的管理人员急剧减少。另一个结果是自动化程度提高,没有技能的人或初级技工会减少,大量中层的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正在增加。这样,企业对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用人单位越来越期望工人能具备尽可能快的对变化作出反应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威胁(Threats)
  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企业首先考虑经济效益。在招聘人员时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度追求员工的“实用”就可能导致用人的短期行为。任何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要做出一种行为,总要计算这种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而行为没有发生之前,总要有一个预期过程。正是这个预期决定了行为选择。而关键能力往往难于精确定义,而且通常是在事后发现的,因而这个非直接生产力就容易被忽略。
  目前,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企业的能力需求有差异,学校与企业、学生与用人单位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职业学校强调教育职业化造成学生知识面太窄,适应能力差,同时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存在障碍(如图1所示)。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关键能力培养对策
  在关键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涉及企业需求、课程变革、教师角色转变、个人工作态度、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人的个性等六个方面。其核心是一个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如图2所示)。
  (一)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战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劳动力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职业变动、劳动变换也随之加快,这就要求劳动者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职业教育除了为青年从事现有的工作做准备外,还应“培养一种对尚未想象出来的工作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学校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受用终身的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充电”已成为必然趋势。学校教育的职责也必须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适应变化、适应未知的事物,并学会不断学习,提高个体对未来不断发展的的适应性。技术更新波及职业更替的速度,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对口就业。因此,职业学校不得不面对更广泛的职业群。这样,更实际的做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利用机会,克服劣势(OW战略)
  如果把一个人的能力比作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胜任能力,分枝是专业技能,树叶、花果是完成工作的绩效,而提供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关键能力。如果只看到完成工作的绩效就忽略关键能力的力量,就像只看到树叶就忽略树的力量一样。
  近年来,在和实践中,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企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是指企业的独特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它可能表现为新颖的产品开发,融洽的内部团队关系,和谐的外部客户关系,以及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等等。它是企业内在独有的、最不易改变又最难被模仿的能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企业多数员工的关键能力的高低。开发关键能力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大学排名


  关键能力不但被企业重视,职业学校更要重视。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关键能力是获得竞争优势、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难以被别人模仿的能力。如果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教给学生技术,那就是对职业教育的狭隘理解。“见物不见人”的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工具性。虽然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未必真正解技术,他们对技术以外的东西,如社会、人生等,则所知甚少。这样的人只是单面的“工具人”、“经济人”。职业学校教育不同于企业培训,它不但承担着人力资源开发的责任,更有发展和完善人格的义务。
  (三)利用优势,挑战威胁(ST战略)
  关键能力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在于把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未知的或新的实践操作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工作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树立行动导向教学观。工作过程中的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将知识内化于大脑又从内部“输出”,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以认知主体和建构主义为学基础,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原来知识的本身,而是“增殖”了的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专家、帮手、合作者、教练、顾问、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四)克服劣势,回避威胁(WT战略)
  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制度中难免存在一些漏洞,因而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自然包括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及用人制度。实际上,许多国际性、一些大型知名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摆在突出的位置上。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与人员的关键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企业用人的短期行为也会随着企业发展与制度完善而逐渐减少。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希望企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支持校企合作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必须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学生关键能力体现的最终归属在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学生和家长才会满意,学生能发挥在学校所学,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职业学校应长期动态地与用人单位保持信息沟通,企业的用人需求,并依此制定培养计划,使关键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上一篇: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之浅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