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讨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

2014-07-26 01:06
导读:2 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1)调整课程结构。选修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广泛的专业兴趣与爱好,绐学生个性发展提供选择的自由。因此,调整课程结构主

  2 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1)调整课程结构。选修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广泛的专业兴趣与爱好,绐学生个性发展提供选择的自由。因此,调整课程结构主要是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种类数量,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内容广泛的选修课程。目前,在我国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适度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
  (2)适当调整课程内容。首先,理论课程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但科学研究实践并不只是理论课程的目的,它也是推动理论课程发展的动力。我国高校教育学各学科点普遍重视理论课程而轻视科研实践,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教育发达的德国和美国都是通过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作为最基本的培养手段,通过学生参加必要的科研活动,使其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学专业理论与科研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在课程体系中切实加强科研实践环节,特别是加强阅读、、资料积累、研究和使用工具书等的训练。其次,增加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做到文理交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高校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要切实纠正理科课程中缺少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而文科课程中又缺少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的倾向。再次,课程内容要努力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国际化是指课程内容要体现在全世界发展的趋势,提供一种真正的融人全球中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体验;本土化是指课程内容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实践领域的崭新发展,全面地体现高等教育在我国本土的特征。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者和学生间的国际流动:二是课程中所反映的国际前沿性内容;三是体现国际的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要将课程设置置于国际化的视野中来研究,并积极参与本学科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
  3 突出方法论课程设置
  目前,高等教育学学科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都是从别的学科移植或借鉴来的。或者说是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合成。方法论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和探求新知识的点金术,使他们今后能够有效运用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从有师点通过渡到无师自通,从而独立地猎取知识乃至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应使教育学课程学习的重点由知识的掌握转向方法论的学习,应该在理论课程中突出方法论课程的设置。例如可以将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课,都列入选修课,而必修的课程则应当设置为研究方法和讲论会课程。
  4 增加跨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
  (1)增加跨学科课程。教育学的教学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前沿陸问题,交叉性、边缘性及跨学科综合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也应是教育学学习和研究的背景。高等教育学跨学科取向的加强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课程的基础性,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跨专业甚至跨院系课程。另一方面要加大跨院系、跨专业课程设置的比重,同时允许和鼓励学生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学习,充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强化实践课程。首先,各个学校在开发课程资源、设置课程的同时,要能够逐渐培育1~2门比较成熟的实践类课程。通过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综合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及时、直观、全面的学习信息反馈,真正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有些学校尝试充分挖掘可能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他们要求学生或者参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或者参与教学评价。或者进行课题研究,或者进行相关部门的工作实践,等等,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体验、研究和成长。其次,应该打破旧的封闭性课程实施的束缚,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把以往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转为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理论对实践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采用学生课堂讨论、自学、教授释疑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双边互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实地(证)研究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陈红,我国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现状与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8-07-30
  [2]张社宇,知识呼唤高素质的课程设置教育[J],职教通讯,2009(4)
  [3]肖红伟,新世纪我国高校面临的新课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5(5)

上一篇:浅谈从计算机专业就业难谈高校教育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