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要教“活”语文,还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新《大纲》第一次提出要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明确了人在学习中的地位。语文教师要随时提醒自己,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的机器,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的人。“语文要唤起人的一种想像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钱理群)。我们通过上语文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情感和意志,要激励学生去求真、去扬善、去、去创造,并且能以真挚的感情、理性的思维看待自己、他人、、生命,并发展创造这些美好的感情和理性,完成对自我个体的塑造和发展。
3直面生活、融情创新,语文课堂活起来
直面生活,让生活的鲜活之水在语文课堂里奔涌。语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上学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课外阅读书报期刊也是语文学习,生活中因一道风景心有所悟也是语文学习,亲身经历生活有所思考还是语文学习。而语文教学也不应仅仅是传统的“课堂一教材”型的教学旧模式,一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形成、人格品质养成的教学形式都应是语文教学。活在生活中的语文才有生命,白居易写诗要老太太也听得懂,蒲松龄在柳泉旁搜集村人琐谈创作《聊斋志异》都是这方面的明证。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教材教学的老师,更是学生全方位学语文的老师,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做“人”的老师,生活中的人事物象,比如人际间的交流、书信交往,比如自然界的雨雪风霜,比如千姿百态的自然、人文景观,再比如古今中外的名篇巨著、温情小品、流行、影视作品等等,语文教师都可以将其转化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语文,从语文学习中认知生活。语文走人生活,语文教学才有活的课堂和课堂的活水。
语文课堂的“活”离不开一个“情”字,要让情感始终伴随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要深人把握文本作者的情感脉络,善于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因素,要让自身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发生共鸣,进而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表情、形象的体态语,创设出情境,以情诱情,使学生进人教材的情境,充分思考教材的“情”和“理”。有“情”,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气,就有活力洋溢。
语文课要“活”还应不断出新。既要教学有法,又要教无定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每一文章的特点,灵活创造多样的教法,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趣味无穷,从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景和氛围,形成健康的学习机制。新课的导人要不拘一格有创意,要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人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一种突破传统的现代新型教学方法。它能浓缩教学内容,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并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直观、形象、生动的状态,用之得法,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的“活”还在语文活动中。活动是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其知识、情感、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是最有生气、最有创造的学科,语文教学最具活动特质,听、说、读、写,都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赛、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课本剧、手抄报、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并愿意身体力行的活动内容。实践证明,活动出精彩,活动挖潜能。在活动中,教师做好主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勃勃生机。
语文教学如何“活”,教师、学生、与教学文本紧密相联的课堂这三方面都要下功夫。只要语文教师有积极探索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坚持不懈地优化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语文教学“活”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