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困惑 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国道德概念的思想起源及其功能,然后从三大方面分析了当代德育教育的窘境和困惑,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小德育教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德育的新思路,以利于道德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我们和谐。
一、道德概念的思想起源及德育功能
道德,神圣地矗立在那儿,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充满神秘感。《说文解字》称,“道,所行路也”。后来,“道”逐渐被引申为事理,引申为人们必须普遍遵循的行为法则、规矩和规范。“德”在《卜辞》中写为“值”或“惠”,从“直”从“心”,意思是人做事要站得直,把心放得端正就是“德”。
德育能向人们传递不同形态,如人们如果拥有好的道德素养,就会有拥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且还可以传递深浅不同层次的规范文化,如我们学生的班级纪律、日常的意识,深层次的文化。德育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负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我们教学目标的情感目标。
二、当代德育的十字路口选择
1.当代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消极的价值观使得人们丢失了德育的意识。我本身也是一名党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按照这样的价值取向和信仰积极地要求自己,并做出有利的选择:有些人信仰基督教,这也是让人从善,积极面对人生的一种信仰,能够按照基督教的精神去行动;但是一部分人并没有自己的信仰,不知道生活何去何从,再加上现代生活的物质化追求,使得他们丧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走向了错误的方向,而德育在这些人面前的监督效果显得有心而无力。这样由于不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得原本的德育显得无能为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利益为上,金钱第一的,使得当代德育教育弱化。在计划的时代,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有着“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我们更主张“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帮助其他人富起来。”这样势必出现贫富差距,如果这种差距越拉越大,就会使得人们有着难以平衡的心态。这样有些人就会想到“急功近利”的挣钱手段,比如在地铁上、街道旁、经常看到乞丐,而且花样多样化,有年迈的老人,有年轻的残疾人。让人看了心痛不已,这些人很多都是“职业乞丐”,在乞讨“别人的同情心”,却忘了自己的道德。又比如假冒伪劣商品充满了,消费者尽管睁大“火眼金睛”,也会上当受骗:更令人失望的是在学业上也有“急功近利”现象发生,学生开始找“枪手”。就是找人替考,这些学生似乎忘了自己作为学生的一个职责。与此相反的是,很多人有钱,却不懂得怎么花,怎么做一些对人类有意义的事,而是不断地挥霍,忘了人性,忘了向善的本性,忘了本真。
3.多元文化的时代使得道德教育再次走上了迷茫的道路。在全球的冲击下,在文化出现的危机的情况下,更要发挥出德育的引导性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爱国之心,提高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而不能一味地效仿国外,是德育面临的紧急的任务。
三、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一)学校文化与道德教育相互影响
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同学校的改造联系起来,努力创造理想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校风”“班风”等就是一种学校文化,是指“在各自的学校里。洋溢着巩固学校统一、鼓舞学校精神的某种风气、氛围”。形成校风的要素就是学校的办学精神和传统,也包括庆典和活动。例如上海师大有“学思节”,华东师大有“丽娃河节”。在中学可以开办广播站。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也可以每周创办“彩虹周末”,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自己的知识才华,并从中体会德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