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教学 知识
论文摘要:本文从外语教学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当前外语教学的特点出发,全面论述了把语言知识作为外语教学基点的合理性。
语言知识是指基于语音、语汇、语法等元素而形成的语言系统,只要我们承认学习外语不是鹦鹉学舌,就必须通过语言知识以养成某种外语能力。本文试就外语教学应立足于语言知识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此求教于专家。
一、外语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语言知识的基点作用
在外语教学方法的历史嬗变中,人们反复地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外语教学理念,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没有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
早在两河文明时期,人类就开始学习外语了,只是那时无固定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在地中海沿岸的经商活动中进行,基于生活的目的学习外语,又无今天外语学习者所处的固定语言,所以他们的具体学习活动只能是接触模仿。
在逾千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两次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改革。第一次发生在11世纪。改革内容是将讲解语法的单句或课文改为对话,即以对话形式背诵语法例句,这无疑隐含了培养交流技能的意图。第二次是“文艺复兴”后的16、17世纪,改革内容主要是以连贯课文为中心,删减语法例句,倡导学习者听、说、读、写的技能。其中尤以夸美纽斯的经验外语教学理论和梅汀尔的理性主义外语教学法对后世影响最大。到了19世纪末期,以商品为炮弹席卷全球,海外殖民使得口头交流成为外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而且最广阔的教学区域是所在地,其教学情景类似于公元前地中海沿岸的“经商习语”。这样便引发了1882年欧洲外语教学的改革运动,进而形成了要求语义与实物直接挂钩的直接教学法,这当然属于经验主义的范畴。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