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探究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品质。它在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可通过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联系实际强化探究等方法实施探究式教学。
论文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物理教学;应用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探究式教学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要先进入探究角色,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背景等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探究过程。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活动流向,还要作适时调整,以便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特点,结合演示实验、多媒体、挂图,以及教师的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要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强化探究精神,培养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应用策略,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组织、监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是开展探究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英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课堂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学生在阶段性活动中取得成果时,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或表扬,鼓励其继续深入探索。比如我在讲《凸透镜成像》一节后,有些同学对凸透镜成像是否还有其他规律提出了疑问,我不仅赞同这个想法,而且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通过实验和认真讨论最后得出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结论,如物体的移动方向与所成实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等。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难以达到的。教师要放手、“放权”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被广泛调动起来,才能暴露其思维过程,教师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当一名好“导”师,使学生的思维在广泛的交流中被激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班学生的共同研讨。我在进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教学内容时,大多数同学回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与接触面积有关”。我当时并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要因势利导,培养其通过探究抓住矛盾、深入分析寻找原因得出结论的习惯,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在自由的探究中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现代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它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却可能产生不可量化的“长效”,这也正是“探究式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