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2015-01-28 01:1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高等政策研究 困境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高等政策研究 困境

  论文摘要:与企业一样,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联结体。但传统的政策研究只关乎研究者和决策者,而忽略了高等教育政策利益相关者参与政策问题的合法性与可能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和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客观需要。 
  
  一、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
  
  1.高等教育政策的含义
  高等教育政策是指一个的政党或政府为实现一定的高等教育目标,解决高等教育问题而做出的策略性规定,它是一个政党或政府的各个高等教育机构和人员以及公民必须遵守的关于高等教育领域的行动规范和行为准则。高等教育政策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以及政策目标等要素。
  高等教育政策主体(Subject)包括参与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活动的各个机构和人员。
  高等教育政策客体(object)是指高等教育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它是围绕利益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某种与“应有”或“规范”不相一致的状态子系统。政策客体包括三个层次:列入日程的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政策发挥作用时所直接指向的规范和制约的社会成员;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或利益关系。
  高等教育政策目标是指高等教育政策发挥作用后所应该达到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并且危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高等教育社会问题,协调和平衡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冲突。政策目标是在政策制定时确定的,它反映政策制定者的主导价值取向,它取决于决策者对问题的把握程度、决策过程中的利益群体冲突和妥协结果以及政策资源配置力度的配置方式。在实行过程中,因种种因素的影响,政策目标常常发生偏离现象。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困境
  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同时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复杂的实际政策问题。如膨胀的入学需求与有限的高等教育规模的矛盾、高等院校的盲目升级与高等教育结构单一的矛盾、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带来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矛盾的深化对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不能充分考虑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无视高等教育发展应有的规律,就会导致更多不必要的问题或矛盾。从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决策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政府的初衷是为了满足民众要求享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拉动增长。但是,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进,教育性失业、大学生贬值、高校的负债运营、助学贷款中的诚信危机、高校的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却接踵而至。对此,有些高校埋怨说,政策出台时没有考虑学校的承受能力,也没有预见到教育教学质量滑坡以及难度增加等问题。而政府部门则申辩说,扩招政策正是听取了一些家的建议制定的。由此可见,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各群体关系的日益密切,我国高等教育决策已经成为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各群体的利益均衡器,教育决策的失误将滋生或激化更多的矛盾。
  政府的政策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决策的科学化主要依赖于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和政策制定过程的程序化;决策的民主化主要依赖于政策制定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民主、制度民主和程序民主,能够充分吸收民众、各种社会团体和政策研究组织的意见。随着的愈益民主化,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关注民众的参与,但是由于传统的影响和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可控性,诸如“拍脑门决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执行的失真、政策效果滞后等情况依然屡见不鲜。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高等教育政策的利益相关者
  
  走出象牙塔的现代大学正融入社会的中心,有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把大学和社会其他主要机构连接起来。作为社会系统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大学不可避免与周围的节点——其他组织或个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识、加强和改善这种联系,可以促进大学的发展。对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
  “利益相关者”的提法起源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公司的投入并不限于股东,供应商、贷款人、顾客,尤其是企业雇员往往都做出了特殊的一一自己的专用性资本,都对企业做出资本贡献,因此也都应当同股东一样成为企业的产权主体,有权参与企业共同治理和企业剩余的分配。与企业类似,大学也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大学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机构,而是一个拥有一定自治权的各种团体组成的社会。也就是说,大学就是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社会机构:教师、学生、出资者、政府等是大学的权威利益相关者;校友、捐赠者和立法机构是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市民、媒体、企业界、等是第三层利益相关者。
  美国亨利·罗索夫斯基曾担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年之久,在结束文理学院院长职业生涯之际,他出版了《美国校园文化一学生、教授、管理》(TheUniversity An Owner’s Manual)一书。在书中,亨利·罗索夫斯基列举出大学的四类群体,并就其与大学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划分为最重要群体、重要群体、部分拥有者和次要群体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主管和学生是大学最重要的群体。他认为:“大学教师常常认为他们就是大学。教学和研究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而这使命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没有教授,就不成其为大学。”此外,行政主管实际上控制着美国大学,“在美国,有许多的董事长、总校校长、教务长、院长、校长、副校长等等,在控制着他们的私人领地。”学生也属于最重要的群体,因为“大学是学校,如果没有学生,学术成就终归会枯萎”。所以,他们应该是学校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2)董事、校友和捐赠者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认为:“他们才是正式决定主要政策的人,他们出钱,因而非常关心‘他们’学校的声誉。”尽管如此,亨利·罗索夫斯基对教师、行政主管和学生,董事、校友和捐赠者还是做了明显的区分。因为后者尽管在学校主要政策上影响很大,但由于他们生活在学校之外,不可能像前者那样影响和关心学校的发展。因此,亨利·罗索夫斯基将这些人归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群体。(3)被亨利·罗索夫斯基称为“部分拥有者”的利益相关者。所谓“部分”是指他们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成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是科研经费的提供者、向学生和大学贷款的银行家、学校规章制度的调节者,许多学术活动的评审委员会。当政府提供经费资助并制定规章制度和评审学术活动时,就产生了与大学之间的利害关系,因而成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即是政府或议会只是部分利益相关者。(4)市民、社区、媒体等是可以被纳入次要层次的利益相关者。

上一篇:浅谈山东省中学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