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量控制研究(2)
2015-01-31 01:04
导读:3.加强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学生辅导员是基层学生党支部的组织者、者和具体操作者,学校应对新上岗的辅导员要进
3.加强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学生辅导员是基层学生党支部的组织者、者和具体操作者,学校应对新上岗的辅导员要进行专门的党建业务素质培训,让每一位新上岗的辅导员深知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责任,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打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基础。学生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干部在党员工作中同样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在选择党支部书记的同时,还要定期开办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思想认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发展学生党员等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依照学生支部工作以学生为主开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发展党员等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党员组织发展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组织发展工作的基本知识、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促进在高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水平的新提高。
(二)注重培养,为确保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是要从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抓起,在工作中培养考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党校中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培养,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逐步达到思想上入党的组织要求。同时,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规划,明确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要求,在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抓好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式,确保思想教育工作效果,为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1.突出抓好学生党员培养发展过程中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环节。在整个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把思想教育放到首位。首先,在入党前,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上。注意发挥班级党章学习小组、院(系)级党校和学校党校的培训教育职能,形成体系完整、分工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三级培养教育机制,确保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效果。其次,在入党中,要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实施党性观念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指导帮助学生发展对象填写《
入党志愿书》的相关内容和其他入党,认真开好党支部接纳新党员大会、组织谈话、入党宣誓等环节,把严格履行入党手续的过程,内化为党员自身深化教育的过程。最后,在入党后,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尤其要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转正工作。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注重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探索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科学
设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过程中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大学生从普通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必然要经历入校,成为积极分子,再到发展对象阶段,最后是成为预备党员。在不同的培养阶段,我们应当明确对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党校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的理论教育主渠道作用。党校是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从
规章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建设、培训工作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强高校党校建设。
二是充分发挥生活舍区的教育载体作用。如今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上课教师、听课教室,时间的机动导致学生待在生活舍区的机会增多。为此,建设和发挥好学生生活舍区的教育载体作用成为近年来各个高校党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按照“学生党员在哪里,学生的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在哪里”的工作要求,工作重点从学院班级扩展延伸进生活舍区,强化按照居住区集中管理教育的思路;思想教育重点从抓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延伸到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文明修身教育,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党建工作将工作范围扩展延伸到学生公寓,在学生公寓建立学生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基地,扩大夯实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通过以上工作措施的落实,扩展党员工作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学分制下学生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的新模式,形成了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
三是增强党在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近年来,学生按志趣自发组织的社团活动日益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学生
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领域。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其作用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在社团内发挥党团员的作用,要求他们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在学生社团中形成向心力,使党的影响力渗透到社团的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社团成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是借助网络媒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分布广、实时性强、节约资源等优点,而且在网络媒体的使用方面,青年学生是上网人数最多的群体。针对这一情况,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难以保证教育效果,因此,优化网络媒体的导向和教育功能,借助网络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要保证思想教育效果,除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还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认真落实党组织的有关规定,推进工作不断创新,做到“六要”:一要在“新”上下工夫,把青年学生的特点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新的经验;二要在“实”上做文章,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保证党员发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要在“广”上拓展空间,不仅要对优秀分子进行重点培养,而且要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扩大学生党建工作覆盖面;四要在“深”上挖掘潜力,鼓励党务干部深入实际,研究,深入细致地做好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五要在“量”上力求突破,将更多优秀的、符合党员条件的青年学生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不断优化和壮大党员队伍;六要在“质”上求高标准,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力争做到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高质量,确保共产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三)健全规章制度,为确保学生党员质量提供严格的制度保证
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央和上级组织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针对高校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实际,各高等学校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根据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发展对象研究、确定考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基本流程等不同阶段,出台的具有针对性和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如
南京理工大学系制定了《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办法》《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实施办法》《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发展党员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一套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党员发展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以推进在高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创新,确保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杜绝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失职渎职事件。做到上述要求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制度的落实:首先是建立发展党员过程逐级推荐制度。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党的基本知识公开答辩制度。第三是继续推行和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第四是完善组织党员考察谈话工作制度。第五是实行发展党员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是建立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