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5-01-29 01:0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 课外教育资源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 课外教育资源

  [论文摘要]高校课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意识不强、重视不够、闲置浪费、配置不当、盲目开发等问题。为充分发挥课外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当进一步明确大学生课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树立科学的课外教育资源观;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主导性和创造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主体性和互动性的地位;加强和改进相关职能部门规范性和导向性的建设;抓好教育载体的培植和创新。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逐步推进,的人才观、高校的教育观、教师的教学观以及学生的学习观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课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益补充,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因此,文章尝试从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好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的视角,谈谈高校课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借以抛砖引玉。
  一、课外教育资源的内涵及其分类
  (一)课外教育资源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课外教育资源尚无明确的定义。但在教育学领域对教育资源内涵的探讨则较多并颇具借鉴意义。较具代表性的有:“教育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体发展需求所必需的、财力、物力等所有相关资源”“投入教育过程的一般也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它们的总和,即教育资源。”据此,笔者认为课外教育资源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在第二、三课堂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课外教育资源一般具有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塑性、类别的多样性、结构的兼容性、功能的多元性、使用的共享性等特征,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课外教育资源,可以使课外教育资源的种类更丰富,功能更强大,效果更明显,这对于把握大学生课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课外教育资源的分类
  在不少高校学生、教师看来,课外教育就是课外校园活动,课外教育资源就是举办的各种各样活动及其主体。实际上,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资源以外,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大学生课外教育资源,大致有如下几类:
  1.活动资源。即各级各类组织、团体和个人组织开展的可用于大学生教育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1)按活动举办空间的不同,可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2)按活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学术科技活动(如学术科技竞赛、科研实践、研讨交流、报告讲座、科普与科技作品展示活动等)、文化体育活动(如沙龙、主题论坛、与辩论赛、书画摄影作品竞赛、文艺晚会、影视鉴赏会、球赛、运动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四进社区”、挂职锻炼、主题、专题体验、勤工助学、见习等)、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义工、支教扶贫、敬老扶弱、结对帮扶、专业援助等)。(3)按主办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党团活动(如入党入团宣誓、党团组织生活、干部培训、主题团日、党校团校活动等)、学生会活动(如竞选考核、学代会、师生座谈会、权益保护活动等)、社团活动(如社团大会、社团节以及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学术科技、公益服务活动等)、部处室活动(如评奖评优、表彰、典型宣传、专项会展、培训竞赛等)、院系活动(如院系庆典、学风建设、班际共建、联谊交流、专业竞赛等)、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学科竞赛、互助促学、纪律检查活动等)、宿舍活动(如文明共建、互查互纠、卧谈会、读书读报活动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组织与。即可用于大学生教育教学、能为高校教育目标实现做贡献的组织、机构、部门等团体和个体资源。组织资源,分校内组织资源与校外组织资源。校内组织资源包括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院系或班级组织、党政部门、科研机构、后勤与教辅部门以及其他学生非正式组织、自组织、虚拟组织等;校外组织资源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街道社区村委理事机构、民间组织(国际国内)等。人力资源,包括校内的专职教师、干部、思政专干、学生骨干、师生典型,校外的校友、名人名家名师、社会典型、时代模范、历史人物、家长亲属以及校内外的朋辈资源等。
  3.财力与物力资源。即可用于大学生课外教育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财力和物力的总和。财力资源根据来源渠道不同可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类,校内的包括学校拨款、专项资助、院系部门支付、自筹经费等;校外的包括政府拨款与立项支持项目、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赞助、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项目资助、横向合作项目经费等。物力资源包括校内的、实验室与其他科研场所、文体活动场馆、专业与人文展馆、校园景观以及校外的各种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自然与人文景观,校内外的技术设备等。
  4.信息资源。即可用于大学生课外教育教学、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各种信息。按信息来源不同可分为:图书信息、报纸信息、期刊信息、库信息、光盘信息、广播信息、电视信息、互联网信息、手机信息、橱窗板报信息、电子屏幕等户外传媒载体信息等。
  值得说明的是,除以上主要的四类课外教育资源外,实际上,由于划分方法的不同课外教育资源还有许多不同的划分。如按存在形态不同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按资源属性不同可分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按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按时间先后不同可分为历史资源、现代资源和未来资源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目前课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外教育资源认识不足,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强
  高校相关主体对课外教育资源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差,资源开发意识不强。不少人片面认为课外教育就是搞活动,活动就是资源的全部;多数人认为课外教育是团委、学生会和学工干部的事情;有部分人认为课外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实现思想教育目标。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才是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课外活动会影响课堂教学,而没有认识到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没有了解到课外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及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巨大潜在功能,导致发现不了课外教育资源,也很少主动去开发资源的新功能,使得不少资源处于原始、低效状态,更不会去积极培植新资源。
上一篇:试论推进新时期普通高校战略管理的构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