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2015-01-31 01:0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量控制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发展大学生党员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
[
摘要]发展大学生党员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由于学生党员比例的逐年升高,随之也出现一些问题。文章对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量监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党员发展 质量控制
一、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按照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要求,学生党员比例逐年提高,总体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肆意滋长,社会责任感减弱,这些也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思想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入党动机错综复杂,呈现多元化
大学时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纵观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即信仰型,对共产主义、马列主义有深刻的认识,经过党组织的多年培养和,己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和决心;感性型,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尚处感性阶段,认为小学入少先队,中学入共青团,大学入共产党是顺理成章的事,也认为自己为学生干部,入党及组织上发展入党是理所当然;从众型,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不深,受同学的影响、受家庭或其他社会成员的压力,不自主地提出入党申请;逐利型,对共产主义事业认识很少,或满足虚荣心,或为某些目的而申请入党,把入党当做一种荣誉。
总的说大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中,信仰型和感性型占大多数,但从众型也有相当人数,且逐利型有所上升。
(二)部分学生党员修养不高,理论知识贫乏
中国大学排名
政治修养是否合格是衡量是否己符合党员条件的首要标准。目前,有些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下降,对改革攻坚阶段中所必然出现的一些新旧交替、旧消新长的复杂情况,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瞬息万变的国际事务不能正确分析,导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模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
实践证明党的理论知识是党的行动的纲领和指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而现在部分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把理论的学习看做纯粹的形式,进行机械的学习,导致党的理论知识非常贫乏。
(三)发展学生党员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培养和考察工作流于形式
高校学生党建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大大增强,由于缺乏对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的监控与考核机制,培养考察工作流于表面和形式。目前被考察的对象人数远远超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人数,考察工作难度加大,党建队伍的状况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的需要,处于“应付检查、完成指标、突击发展、临时做”的状况。同时,学生党支部书记基本是年轻教师,缺乏长期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对发展党员的业务不熟,这也会影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四)党员培养教育缺乏长期性,党员作用不明显
目前,重组织入党、轻思想入党,重组织发展、轻教育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部分学生入党后不求上进,失去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几年,由于缺乏对所发展党员的继续教育与监管,有反映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表现不明显,在思想状况不稳定的班级,党员未能积极主动协助辅导员做好工作,而是不闻不问或避而远之,有的党员不思进取,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建立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量控制体系
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来,各高校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都对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为进一步改善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理论思考和实践。认真梳理这些做法,我们不难发现,要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建立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关键是要落实好有关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要求,努力从组织、思想和制度三个层面,构建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促进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一)健全基层组织,为确保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科学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确保组织工作覆盖面。健全的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按照全国高校12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根据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客观实际和高校各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组建多种类型的学生党支部,如本科生低年级主要以年级为主设置支部,高年级则以班级为主设置支部,
研究生以班级或按专业设置党支部。探索建立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班级模式,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奠定良好的队伍和组织基础。
2.着力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建立健全学生基层组织的同时,要坚持“学生支部建设要以学生为主”进行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作用,使他们既成为支部工作的对象,又成为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党组织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让学生党员在不同角色的转换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承担培养发展新党员等工作任务,锻炼社会工作能力,在培养教育帮助他人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