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方大学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发展(2)
2015-02-01 01:39
导读:科学的历史意义是对古典人文教育的继承,科学教育预示着 的新阶段。科学向技术的转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科学蕴涵着技术性取向,当科学发展与 革命相遭
科学的历史意义是对古典人文教育的继承,科学教育预示着的新阶段。科学向技术的转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科学蕴涵着技术性取向,当科学发展与革命相遭遇时,科学向技术转化是必然的,科学教育向技术教育的转变也成为必然趋势。
科学教育能够冲破古典人文的藩篱,原因在于科学的技术性或实用性。以科学教育为理念的德国大学改革,在推行纯粹科学教育的同时,为技术教育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及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为技术教育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制度性条件。
四、高等教育的技术教育时代 在现代,大学已从中世纪宗教和世俗的知识团体演变成现代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技为方向的技术型后工业社会中起关键作用的机构,大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动力站。在英国,19世纪中叶发起了新大学运动。在法国,1789年大革命之后,关闭了所有中世纪大学,建立起了专门学院和理工科学院。在德国,实用型技术教育绕过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系统之外发展了工科大学和多种专门学院。
工业革命爆发后,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的主动权已经不完全掌握在学者团体手中。科学分化、学科研究的社会组织工作、科学研究所需大量经费,使学者团体已经难以胜任大学的组织与。国家或政府担当主角,高等教育由政府和国家掌握。例如,在英国,科技教育在牛津和剑桥大学登堂入室,政府是促进力量;在美国,第一所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产生,赠地学院运动兴起;高等教育“工具论”教育价值观兴起并占据主导地位。
五、美国大学教育理念的示范作用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美国高等教育已成为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范例,各国的高等教育无不受其影响。美国的高等教育形成了系统化的工业化时代的科技教育理念,开创了高等教育适应工业社会的新阶段。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实用主义传统。实用主义文化传统在大学教育中的反映是实用主义的知识观和实用主义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典型表现是“赠地学院运动”“威斯康星思想”“康乃尔计划”。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威斯康星思想”。1904年,范·海斯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他指出威斯康星大学要实现“全州的人民都能与这所大学的人才和知识发生联系,使每一户人家从这种联系中得到益处”②。范·海斯强调大学与社会的联系,他认为:“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和州的紧密关系中。州立大学的教师应用其学识与专长为州做出贡献,并把知识普及全州人民。”③在范·海斯领导下,威斯康星大学立足于威斯康星州发展的需要,为威斯康星州的和文化服务。查尔斯·麦卡锡于1912年在其专著《威斯康星思想》中第一次提出“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从此,“威斯康星思想”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倡导的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的总称④。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实质上,研究与教学是大学功能的延伸,且这种延伸并非没有限度。杜德斯达认为,“大学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学术活动,大学其他的主要活动只有与教学和学术相关联才具有合法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教学与科研的服务并不是大学的功能,而是促进和引导大学基本工作的一系列原则之一”。⑤也就是说,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核心职能——即学术,以学术为基础进行社会服务才是大学的正当行为,大学才可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完成自我的使命。离开学术基础的社会服务将背离大学的基本目标与理念。
霍普金斯大学主张研究性大学中的科学研究,德国的大学强调基础研究,美国的大学常常包括应用研究。实用主义教育造就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以及对广泛社会生活的快速反应和最大适应。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全球的以及对后发现代化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是培养实用人才、发展实用知识。受其影响,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实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编写了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开设实用性课程。然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因其实用价值不高,受到现代大学的排斥。同时,科学研究以技术研究和产学研结合形式出现,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广泛服务于社会。科尔认为现代大学已成为在若干种意义上的多元机构;它有若干个目标、若干个权利中心,为若干种顾客服务,它不崇拜一个“上帝”,没有明显固定的顾客,为多种服务和关心大众。这一时期形成了两大教育思潮:终身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是各国的共识,各国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高等教育形式。
[注释]
①Henry J,Newman C.The Idea of a University[M].London:Longmans,1947:27.
②潘懋元,姚加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2006(8):6.
③张皓.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4.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④王廷芳.美国高等
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40.
⑤(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屈书杰,刘向荣,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1.
[参考文献]
[1]徐兵.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6(6).
[2](美)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基础[M].吴元训,张俊洪,宋富刚,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罗红波.波洛尼亚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4](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