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探析(2)
2015-02-24 01:00
导读:三、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特点 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职业障碍知觉普遍较大,中国大学生对未来自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普遍缺乏信心,大
三、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特点
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职业障碍知觉普遍较大,中国大学生对未来自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普遍缺乏信心,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未来就业会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和障碍既有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其中最大的障碍大学生归结于就业形势不好。大学生感知到的环境障碍还包括亲人态度和家庭背景,亲人态度成为大学生的职业障碍这一情况提示出父母的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把孩子一生呵护在自己翅膀下的想法严重地束缚了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行为,增大了他们对就业的焦虑。家庭背景成为大学生就业障碍,反映出子女就业是家庭中一件消耗精力与财力的大事,大学生能不能找到一个所谓的好工作,仅靠他的本领还不够,还要仰仗他家庭本领的大小,家庭的和财力尤其是人脉资源被大学生认为是在就业中获胜的重要武器,这既揭示了不正之风对大学生思想的毒害,也反映出大学生依赖性较强的特征。大学生知觉到的职业障碍主要来自于环境障碍这种外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不是来自于职业知识、专业水平、社交能力等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来控制和改变的内在因素,这反映出大学生的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避免自己承担失败带来的责任和痛苦。这反映出大学生个性发展尤其是职业素质不成熟的一面。
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具有不同的特征。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沉浸在考入大学的成功喜悦之中,较少主动地考虑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具体道路,对未来就业过程中自己可能遇到的障碍知觉较少;二三年级的大学生逐渐感觉到来自各方面的就业压力,认识到现实的严峻和自己能力的有限,所以三年级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最高;而对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管自己准备好没有,都必须直接面对困难、采取行动去尝试解决和处理一些障碍,对待障碍的态度更为客观,减少了一些自我想象或是夸大的成分,所以四年级的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反而有所减少。由此可见,大学的和开展越早越好,全面、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知识的普及以及就业技能的培养,能减少大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的焦虑。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四、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
研究表明,有很多因素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障碍知觉,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职业障碍知觉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一)性别的影响
女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显著高于男生。女性在入职前后遭遇性别歧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很普遍的不公平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单靠哪一个人或哪一些人的努力恐怕无济于事,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改变,如政府的相应政策尤其是的支持,社会公众性别观念的转变,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等。
(二)家庭背景的影响
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和城镇的学生对找工作感知到更少的职业障碍,这可能是因为大城市的学生更为熟悉城市的,更能适应城市的人际关系,占有一些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方面感知到的障碍最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找工作的花费对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消费的发现,多数大学生
的花费在500~2000元左右,主要用于、通讯、形象包装、制作等,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这笔开销大多会压在他的家庭上。
(三)专业的影响
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比工科、、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大的职业障碍知觉。这是因为追求职业稳定的观念在大学生中还较为普遍,而随着的发展,诸如中小学校这类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稳定收入和较好工作条件的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对减少;与此同时,师范类专业的很多学生还不能接受和适应从事学校以外的工作,使得这类专业在找工作时的竞争尤其激烈。曹新美等人2005年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有47%的师范毕业生选择去公办学校。在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中,要改变学生这种陈旧狭隘的就业理念,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位置来认识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学校的影响
职业障碍知觉与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呈反比,学校位于越发达的大城市的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就越小,这可能是因为学校位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学生,职业实践机会更多,所能获得的就业方面的信息更为丰富,学生就业的渠道和机会也更多。地处非中心城市的学校的大学生感觉到的就业难度更大,学校在就业工作中更应该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世界的知识,想方设法把用人单位引进学校,尽可能扩大就业信息,缓解学生就业的焦虑与压力。
(五)个性特征的影响
Luzzo研究发现,个人的归因方式也是影响职业障碍知觉的因素,归因方式可分为外在控制型、内在控制型、可控制型和不可控制型四种,对结果采用外在控制型归因方式和不可控制型归因方式的个体,其职业障碍知觉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归因方式的个体。个体如果相信职业障碍是由外在的不可控制的、稳定的因素引起,他就可能把职业障碍归结为命运和不幸,结果是他不可能花时间和精力解决这些障碍,更可能把感知到的障碍作为永久的对职业成功和满意的阻碍,而不是设法采取行动来克服障碍。相反,如果人们把障碍归结为内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因素,那么人们更可能针对感知到的障碍考虑克服的策略,来提高职业成功和满意的机会。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障碍知觉的高低,直接受到他们个性特征的影响,培养健康向上的个性也是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全面地认识职业、认识职业世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要让大学生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面对职业发展的各种阻碍时,把目光放在那些内在的、可控制的、通过自己努力能够改变的障碍上,而不是停留在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上自怨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