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2)

2015-02-26 01:11
导读:3.贫富差异造成的入学机会不公平 高等本身的重要性和高性,使其越来越依赖收费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学费日益高涨,有些高校生均年成本竟达到3万元

  3.贫富差异造成的入学机会不公平
  高等本身的重要性和高性,使其越来越依赖收费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学费日益高涨,有些高校生均年成本竟达到3万元以上。收费制度虽然使我国高校经费短缺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对于困难的学生来说,昂贵的学费可能会阻止他们进入大学深造,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可能会因此而被迫放弃,这无疑会影响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据上海财经大学对高等教育收益的研究表明,占40%的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阶层只享受到了21.5%的高等教育;占40%的中等和中等偏上收入阶层享受到26.57%的高等教育;而高达51.9%的高等教育却被只占20%的高收入阶层所享受。”[3]显然,高等教育不完善的收费制度直接导致了弱势群体在入学机会上的不公平。此外,在高校录取过程中,优势群体由于占有大量的经济、权利、人脉等资源,经常通过一些非正规手段为其子女争取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弱势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却无优势可言,这一切必然会加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
  三、和谐视野下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对策
  和谐社会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又能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针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完善教育立法,以来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法制,同样,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因此,我们要大力完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教育法规体系,打击教育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高等教育在招生计划、收费条例、金额等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我国目前正在修订完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也在忙于起草制定《学校法》、《教育投入法》等法律法规。此外,教育部在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同时,应加强教育法制和廉政建设,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强监督与,彻底铲除教育腐败,真正实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努力做到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以确保考生在入学机会上的平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既有总量投入上的不足,也有投入上的区域性失衡。而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区域之间、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键。首先,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总量投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高等院校办学的质量。我们要让教育的发展跟上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扩大教育供给,增加教育投入,尽快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以上,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其次,国家要平衡协调区域之间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由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西部高校、地方高校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重点院校对非重点院校的对口支援措施,在资金、师资、设备、科研项目等各方面给予一般院校大力帮助,缩小各类高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保障高校的平衡发展。[4]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
  3.改革创新高等教育制度,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完善和谐的高等教育制度应该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符合民众利益的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而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并不完善,因此,我们要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制度。首先,要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通过改革,要让所有人享有同等的被选拔的机会,要解决各地区之间录取名额以及分数线的差异,真正实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利用高科技加强录取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其次,对弱势群体建立一套完善的“奖、贷、助、补、减 ”资助体系,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加大扶持力度,保障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入高校的机会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去。各高校还要采取减免学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措施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要通过制度创新改革教育,促使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所有贫困大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从而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总之,高等教育公平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只是相对条件下的机会均等和公平。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完善教育立法,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革创新高等教育体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华.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7).
  [2]陈昭华,郑景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金双华.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收入分配[J].财贸经济,2003,(1).
  [4]张斌.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上一篇:试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