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2015-02-26 01:1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主义和谐社会 高等 教育公平

  关键词:主义和谐社会 高等 教育公平

  论文摘要:公平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短缺,高等教育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高考招生制度不完善、城乡和贫富差异造成入学机会不均等等不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现象。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完善教育立法,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主要由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构成。教育的不公有可能会导致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势必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近年来,教育公平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层出不穷,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已十分突出,如果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那么构建和谐社会便无从谈起。
  一、和谐社会视野下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在接受高等教育、享受高等教育资源时应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主要由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两方面构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是指任何人不受其、性别、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都可平等地享有进入高校接受教育的权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是指在高等教育资源不太丰富,还不能满足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需求时,应有制度和规则保障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均等机会。高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担负着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任。美国著名政治家贺拉斯·曼认为,教育在实现人类平等的过程中其作用不可替代,它能给人类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能够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能够大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1]高等教育更是如此。 中国大学排名
  高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的“公平正义”就包括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本身具有选拔和分配社会成员的功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必然会激发城乡、区域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平和社会成员的心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二、和谐社会视野下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社会和教育本身都把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理想。但目前高等教育公平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高校高考招生制度不公平
  我国的高校招生实行的是分省统一录取制度,以高考分数作为入学的标准。高校根据各省所分配的招生名额以及考生志愿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形式上看似公平,但问题是招生名额的分配比例隐含着极大的不公,因为招生名额的分配是依据“高校对其所在地省市录取较多名额”和“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原则,而且各省份高考分数线相差悬殊,从而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较多的大城市考生入学机会多而且分数线低,而教育资源较少的生源大省考生入学机会少而且分数线高的奇怪现象。“以2008年全国一本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例,北京文科515分,理科502分;天津分别为522分和523分,而在重庆分数线却高达576分和544分。”[2]同样的试题而录取分数线却差别如此之大,显然,看似公平的分数背后隐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巨大不公。这样的制度明显背离了高等教育公平的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格格不入。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首先,高校教育资源投入失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还不太丰富,因此,在教育资源配置上采取了向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无论是经费、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还是师资状况方面,重点大学都优越于一般性大学。这样势必会加剧高等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状况,导致一般大学与重点大学的学生即使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也无法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其次,高校教育资源地区分布失衡。一般来说,一个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在我国,由于东、中、西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失衡。由于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为高等教育提供较多的经费,因此,我国重点高校大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而西部和中小城市却分布得很少。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分布失衡,直接导致了各地入学机会的不均等。

上一篇:试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及 下一篇:没有了